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3054 浏览:80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近年来理论界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因疏离社会而导致的教条化、孤立化和形式化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面向社会、关注社会和回应社会,为培养社会适应性强的大学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可行方案。本论文鉴戒社会学中人的社会化理论,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化的命题,同时对大学生社会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论证,明晰了什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什么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理论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提出了新的定义。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指由社会发展需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矛盾引发的,由高校主导的,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介入下,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适应社会又改造社会的双向互动过程和结果。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这个定义的独特之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找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根本动力。由于这个矛盾的客观实在性和人们不断地解决矛盾的运动,引起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运动,从而根本地解决了是什么引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它不是客观的外界环境变化的结果,也不是人们思维运动的结果,而是矛盾运动的结果。一切主观的、外在的因素,都是促进的气力|教学论文范文|而不是决定气力|教学论文范文|。解决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动力源问题,就使本研究的有关工作取得了存在的公道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事实,而且是一种社会历史实践。因此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最突出的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也必然展现出实践的特征。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判定,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自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倾力留意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为了切实构建能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论文把更多的笔墨用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应遵循的原则和应留意的问题方面,提出了应遵循的四大原则和应留意的两个问题。试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指引出一条可行的实践路径。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本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实现路径的研究中,从要素社会化的视角构建了一条独特的研究理路,提出了教育主体社会化、教育目标的社会化、教育环境优化的理论。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本研究对实现途径的实践问题格外关注,提出了政府要在实现途径的实践中发挥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社会化。而且,在社会化的视角下,对大学生中普遍开展的实践活动进行了必要的再设计,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中,摒弃了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结果而轻过程;重阶段性而轻长期性的弊端,注重了实践与学生生活的结合;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这些活动的设计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提供了有益的范例。【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论文提纲】:摘要4-6ABSTRACT6-11第一章绪论11-311.1问题的提出11-211.1.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现实的需要13-201.1.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历史逻辑的必然20-211.2当前相关研究的基本情况21-281.2.1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涵的研究22-241.2.2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必然性的研究24-251.2.3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实现途径的研究25-261.2.4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存在的不足261.2.5国外相关研究的情况26-281.3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28-301.3.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81.3.2研究的方法28-301.4创新与难点30-311.4.1创新点301.4.2难点30-31第二章社会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31-412.1社会化及人的社会化31-342.1.1社会化的不同学科视角31-322.1.2人的社会化的主要内容32-342.2大学生社会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界定34-382.2.1大学生社会化的定义及内容34-352.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涵35-382.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现实选择38-412.3.1大学生社会化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化的理念38-392.3.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促进大学生完成社会化39-41第三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理论依据和相关教育实践41-593.1以人为本理论41-423.1.1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的进步41-423.1.2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超越社会的目标423.1.3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人发展的需要423.2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42-453.2.1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回顾43-443.2.2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意义44-453.3个体社会化理论45-483.3.1个体社会化的解读46-473.3.2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个体社会化的需要47-483.4教育哲学的有关理论48-503.4.1教育的工具理性493.4.2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49-503.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可鉴戒的教育实践50-593.5.1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50-523.5.2交往思想政治教育52-553.5.3公民教育55-59第四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坚持的原则和留意的问题59-864.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坚持原则的构成59-614.1.1原则构成的依据60-614.1.2原则的构成要素614.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坚持原则的内容61-744.2.1坚持适应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原则61-654.2.2坚持社会化和个性化相协调的原则65-684.2.3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一致的原则68-704.2.4坚持政治性和生活性相结合的原则70-744.3留意“泛生活化”的问题74-794.3.1“社会化自发论”74-774.3.2功利主义77-784.3.3“去政治化”倾向78-794.4留意“去道德化”问题79-864.4.1低俗化是“去道德化”的现实景象804.4.2产生“去道德化”的土壤80-834.4.3防止“去道德化”的路径选择83-86第五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现途径86-1235.1教育主体的社会化86-925.1.1实现教育者社会化的途径86-885.1.2引导受教育者实现社会化88-925.2教育目标的社会化92-975.2.1内容社会化是基本保障92-955.2.2方法社会化是根本要求95-975.3教育环境的优化97-1015.3.1优化社会环境是基础97-995.3.2完善校园环境具有现实意义99-1015.4社会化实现途径中的几个关键问题101-1235.4.1政府发挥主体和保障作用101-1105.4.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社会化110-1145.4.3社会化视域下实践活动的再设计114-123第六章结语123-125参考文献125-135致谢135-137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137-13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