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结构变迁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5290 浏览:196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职业结构是就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结构,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职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试图在有关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关于职业结构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个框架对我国的职业结构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职业结构的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思路。本文首先对分工理论、职业理论、职业结构理论、就业结构转换理论进行综述,并拓展了职业结构的含义,为本文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职业结构的基本含义是劳动力在职业的分布数量与比例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职业结构的含义进行拓展,即职业结构除了基本含义所述的内容外,还包括各职业中的劳动者的教育构成、产业分布、空间分布等,这个概念的拓展可以反映具有不同技术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在不同职业、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分布数量及比例关系。本文运用历史的方法,通过职业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说明职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在人类社会之初不存在职业,随着劳动分工的发展,人类社会产生了职业。三次社会大分工形成了不同的产业,这些产业的主要职业的劳动力分布也不断发生变化。职业的发展过程,不仅仅是农业、产业等生产劳动的分工,也包括贸易|教育教学论文|、公共管理职能等非生产劳动的分工。三次产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职业结构的变化,使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类职业为主导的社会、产业类职业为主导的社会,现在则进入服务业类职业为主导的社会。历史分析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职业结构也不断发展变化。本文建立了一个职业结构的分析框架,包括职业结构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转变机制、职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公道化等内容。其中,影响职业结构的因素很多,本文重点选择了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劳动力资源、制度等四个因素进行分析,从理论上阐述这些因素对职业结构的作用机制。其逻辑关系是:(1)产业结构的变化形成对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了劳动力的职业需求结构;(2)劳动力资源提供了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只有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劳动力才能形成有效的供给;(3)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劳动力供给结构与职业需求结构相匹配形成职业结构,即劳动力在职业上的分布;在供给与需求匹配的过程中,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分别形成行政主导型职业结构变动模式与市场主导型职业结构变动模式,它们通过多种具体途径和方式影响着劳动力在职业上的配置;(4)技术进步推动职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影响劳动力职业分布的重要因素。在以上所述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从职业的分类、结构、产业分布、所有制构成等角度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职业结构变迁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职业结构变动符合职业结构的一般规律,同时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职业结构演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计划经济时期职业结构较为单一,结构变动较少,呈现为行政主导型的职业结构变动模式;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市场主导型的职业结构变动模式,市场成为配置劳动力的主要方式,各职业从业人数变化较快;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增长迅猛,不同职业的所有制分布变化明显。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职业结构向着高级化方向发展,但是与美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同时,职业结构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结构,也应该是公道化的,即一定社会形态下的职业结构应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从我国职业结构的现状来看,固然在产业中均有一定的劳动力从事相应的职业,但是职业的从业职员的数量与质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因此,本文以为|教育论文网|我国的职业结构是不公道的,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推进我国职业结构的公道化,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关键词】:职业职业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
【论文提纲】:摘要4-6Abstract6-121导论12-241.1研究背景121.2研究意义12-131.2.1理论意义131.2.2实践意义131.3研究方法13-141.4论文结构14-151.5创新之处15-161.6职业结构研究的理论综述16-241.6.1国外对职业结构的研究16-181.6.2国内对职业结构的研究18-242基础理论24-482.1分工理论24-292.1.1古代的分工思想24-252.1.2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25-262.1.3马克思的分工与协作理论26-272.1.4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27-282.1.5杨格定理28-292.1.6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292.2职业理论29-372.2.1什么是职业30-312.2.2职业的特征31-332.2.3职业的要素33-352.2.4职业的生命周期35-362.2.5职业、工种、岗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6-372.3职业结构理论37-442.3.1职业结构的含义37-402.3.2职业结构的特点40-412.3.2职业的分类41-432.3.4职业结构变动的规律43-442.4就业结构转换理论44-482.4.1配第—定律442.4.2库兹涅茨的研究44-452.4.3钱纳里的“标准结构”452.4.4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45-462.4.5罗斯托的经济长大阶段理论46-483职业的形成与发展48-583.1职业的产生48-533.1.1三次社会大分工48-513.1.2社会公共职能的产生与发展51-533.2职业的发展53-583.2.1第一次产业革命53-563.2.2第二次产业革命563.2.3第三次产业革命56-584职业结构的演进机制58-1024.1职业结构的形成机制58-594.1.1形成条件58-594.1.2形成方式594.2职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59-914.2.1产业结构60-714.2.2技术进步71-774.2.3劳动力资源77-824.2.4制度82-914.3职业结构的转换机制91-974.3.1职业结构转换的条件91-924.3.2职业结构转换的动力92-944.3.3职业结构转换的约束94-964.3.4职业结构转换的形式96-974.4职业结构的公道化与高级化97-1024.4.1职业结构公道化的含义与判定标准97-994.4.2职业结构高级化的含义与特征99-1004.4.3职业结构公道化与高级化的关系100-1025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职业结构演进102-1525.1我国职业分类的发展102-1095.1.1第1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102-1035.1.2第2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初103-1045.1.3第3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期104-1075.1.4第4个时期:21世纪初期-现在1075.1.5我国职业分类发展的特点107-1095.2我国职业结构演进的特点109-1135.2.1职业种类发生变化109-1105.2.2各职业从业职员的总量与比重发生变化110-1135.3各职业从业职员的年龄与性别构成113-1165.3.1各职业从业职员的年龄构成113-1145.3.2各职业从业职员的性别构成114-1165.4各职业从业职员的产业与行业分布116-1325.4.1我国产业结构变化116-1185.4.2从业职员的产业分布118-1205.4.3从业职员的行业分布120-1225.4.4各产业从业职员的职业分布122-1245.4.5各行业从业职员的职业分布124-1275.4.6一个例子:金融保险业发展对职业结构的影响127-1325.5各职业从业职员的所有制构成132-1385.5.1从业职员的所有制分布133-1355.5.2不同所有制的职业分布135-1385.6各职业从业职员的教育程度构成138-1435.6.1从业职员的教育程度构成139-1405.6.2各职业从业职员的教育程度构成140-1435.7各职业从业职员的空间分布143-1455.8中国与美国的职业结构比较145-1525.8.1中美两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比较145-1465.8.2美国的职业结构分析146-1485.8.3中国与美国的职业结构比较分析148-1526结论与展望152-1606.1结论152-1566.1.1理论研究结论152-1546.1.2实证分析结论154-1566.2建议156-1586.2.1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制度改革156-1576.2.2推进产业发展,优化职业结构1576.2.3建立市场导向型的职业管理机制157-1586.2.4建立市场导向型的教育与培训制度1586.3展望158-160参考文献160-168附录168-170在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70-172致谢172-173具体摘要173-18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