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县5岁以下儿童家长手足口病认知近况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13480 浏览:504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研究目的]在对定陶县5岁以下儿童家长手足口病认知现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手足口病专业讲座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涉,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干涉前后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的认知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评价此种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为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也为山东省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首先按照2009年手足口病发病率的高低将定陶县的11个乡镇划分为三层:高流行程度乡镇3个、中流行程度乡镇4个和低流行程度乡镇4个,在每层内以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两个乡镇,然后根据抽取乡镇的人口学资料,行政村数在40个以上的乡镇每个乡镇抽取3个自然村,行政村数在20-40个之间的乡镇每个乡镇抽取2个自然村,行政村数在20个以下的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自然村,一共抽取23个自然村,被抽取的每个自然村所有在家的5岁以下儿童家长均列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每个自然村进行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的认知现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手段和专业知识等,而后以手足口病专业讲座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干涉,干涉后再次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手足口病的认知调查。问卷回收后经过核对和筛选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识认知现状以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并从性别、年龄、民族等各个方面分析健康教育后儿童家长手足口病认知的提升状况,从而评价此次健康教育的效果。[主要结果]1干涉前调查结果干涉前共发放调查问卷1711份,回收有效问卷1676份,有效回收率97.95。此次问卷分析实行百分制,以100分为满分,关于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共65个题目,每答对一个题获得100/65分,答错或者不答均不得分,以60分为及格分数(60分可作为此次研究家长认知水平的分界线),总体均匀得分为58.15±15.89分,及格率为57.76。比较不同流行程度乡镇、性别、年龄间儿童家长的得分和及格率发现,不同流行程度乡镇、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月收入的家长总得分、四方面知识得分以及及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的家长总得分以及预防手段和专业知识方面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基础知识和传播途径方面知识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及格率也无明显性差异(P0.05)。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79.71),其次依次为家人邻居、朋友同事(59.07)、广播(49.58)、大队部宣传栏和宣传标语(49.11)、防疫站宣传册(44.21)、医生讲解(41.71)。而他们更希望获取手足口病知识的途径依次是电视(64.92)、医生讲解(43.85)、专家讲座(42.90)、防疫站宣传册(36.34)等。他们对手足口病各种知识的需求都很高。2干涉后调查结果健康干涉后共发放调查问卷1685份,回收有效问卷1656份,有效回收率98.28。健康教育后总体均匀得分为73.74±14.70分,及格率84.3,和健康教育前总得分、四个方面知识得分和及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对不同流行程度乡镇、性别、年龄等家长的健康教育前后总得分和四个方面知识得分的比较发现,不同流行程度的乡镇、性别、民族、工作和文化程度的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前后总得分和四个方面知识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家长和健康教育前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50岁以上年龄组健康教育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干涉前后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各题的回答正确率比较发现,除“医院如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应及时隔离治疗”回答正确率没有明显性差异外(P=0.05),其余的问题和之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论]1定陶县5岁以下儿童家长手足口病认知水平偏低,男性得分高于女性,高流行程度乡镇的家长得分高于低流行程度乡镇的家长。年龄越小,工作越好,收入越高,手足口病总体认知水平越高。2定陶县5岁以下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手段认知水平相对较高,基础知识次之,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最低。3定陶县5岁以下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的主要获得途径是电视、亲戚朋友和广播等方式,但他们更愿意从医生、专家以及卫生防疫部分获取相关知识。4这次专业讲座使定陶县儿童家长手足口病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效果,证实专业讲座是一种有效的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方式。【关键词】:儿童家长手足口病认知健康教育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9英文摘要9-12前言12-15对象与方法15-18结果18-461干涉前调查结果18-282干涉后调查结果28-46讨论46-54结论54-55对策与建议55-57参考文献57-60附录60-63致谢63-64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64-65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