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伤害应对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探讨
目的评估小学生安全现状;开发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伤害应对教育校本课程。为小学生安全急救教育干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无相等对照组类实验性研究设计,便利抽取延吉市两所小学中的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学校依据PRECEDE-PROCEED模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所有数据采用SpsorWindow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安全现状与需求分析:研究对象在2006年的伤害发生率为67.6。伤害发生地点从高到低依次为学校(56.9)、家中(40.3)和上下学路上(12.1);分析其原因,无论是学校还是家中跌倒致伤均是学生受伤的主要原因;伤害类型以多发伤害(51.3)为主。学生存在的健康危险行为居前三位的依次有玩火(18.2)、不能检查食品有效期(7.7)、不能做到饭前洗手(5.3)。学生应对安全问题多来自于被动保护,89.4的校医对紧急情况的反应及时,75.1的学生以为|教育论文网|学校有紧急应对措施,仅有44.1和62.2的学生分别回答学校有急救技术课和性教育课程。学生获得安全或应急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报纸和电视途径(56.7),其次是学校(53.9)、家人或亲戚(43.5)。96.2的家长以为|教育论文网|孩子有必要接受应急练习,93.3的家长以为|教育论文网|应急练习应该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中;86的学生以为|教育论文网|有必要在常规课程中开设生活安全和应急技术的课程,95的学生以为|教育论文网|所有学生都应该接受应急处理及生活安全培训。关于安全急救教育内容的需求,家长与学生的要求不同,家长希望的教育内容位居前三位的是交通安全常识、火灾、食品中毒的预防和管理;学生希望的教育内容位居前三位的是校内意外事故、交通事故、煤气中毒。对于安全急救教育应该采取的方式,依次为听老师讲课(37.9)、演练(27.3)、阅读宣传材料(19.8)和看电视/电影(15.0)。对于讲授者,学生最希望的是学校聘请专家来讲授(56.8),其次是校医老师(52.9)和父母(45.6)讲授。②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干涉后实验组学生的各项安全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具有明显性差异。学生对安全急救教育的态度发生明显变化,实验组干涉后无论与教育前自身相比还是与对照组相比,学生对安全急救教育是否有必要纳入常规课程中的肯定应答率均明显提高,但教育干涉后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两组间差异无明显性。干涉后两组间总伤害发生率无明显性差异,但实验组的多发伤害发生率(24.6)明显低于对照组(33.1)。结论①学校应加强主动保护,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伤害特点,建构小学—初中—高中安全急救教育课程体系;②本次小学伤害应对教育校本课程包括交通安全教育、传染病预防、上下楼梯安全教育、火灾逃生靠聪明(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教育、溺水的预防及急救、常见外伤的处理、煤气中毒的预防及急救。海姆利克、心肺复苏与青春期生理知识教育作为补充内容。③安全急救教育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改善学生的安全态度,但伤害应对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次性的或静态的、终结性的产品,必须长期开展才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因此,有必要建构科学的安全急救教育课程体系,保证安全急救教育的长期进行。【关键词】:小学生健康教育伤害应对校本课程开发
【论文提纲】:摘要5-7ABSTRACT7-12第一章绪论12-211.1选题背景121.2研究目的12-131.3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概念辨析13-161.4伤害应对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16-181.5理论框架18-21第二章资料与方法21-242.1研究对象212.2研究设计与抽样212.3研究方法21-232.4研究工具232.5资料收集232.6资料分析23-24第三章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诊断研究24-333.1社会与流行病学诊断24-273.2行为和环境诊断27-283.3教育与组织诊断28-313.4管理和政策诊断31-33第四章校本课程开发实施33-364.1教育实施者与课时安排334.2课程目标33-354.3课程内容与方法35-36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评价36-465.1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评价36-385.2研究对象干涉前基本情况比较38-395.3教育干涉后知识、态度、行为与安全技能效果评价39-435.4教育干涉后学生伤害情况结果评价43-455.5校本课程开发专家评定45-46第六章伤害应对教育校本课程的建构46-486.1教育内容466.2学时分配46-476.3授课方式47-48第七章讨论48-527.1学校应建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48-497.2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应结合伤害发生现状进行针对性教育49-507.3安全急救教育不仅注重传授知识,应同时注重知识与态度向行为的转变50-52第八章结论52-538.1主要结论528.2本研究的局限性52-53致谢53-54参考文献54-59附录A(综述)59-66附录B(调查问卷与试卷)66-74附录C(校本课程开发专家评定表)74-77附表(研究对象伤害发生情况统计)77
【论文提纲】:摘要5-7ABSTRACT7-12第一章绪论12-211.1选题背景121.2研究目的12-131.3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概念辨析13-161.4伤害应对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16-181.5理论框架18-21第二章资料与方法21-242.1研究对象212.2研究设计与抽样212.3研究方法21-232.4研究工具232.5资料收集232.6资料分析23-24第三章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诊断研究24-333.1社会与流行病学诊断24-273.2行为和环境诊断27-283.3教育与组织诊断28-313.4管理和政策诊断31-33第四章校本课程开发实施33-364.1教育实施者与课时安排334.2课程目标33-354.3课程内容与方法35-36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评价36-465.1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评价36-385.2研究对象干涉前基本情况比较38-395.3教育干涉后知识、态度、行为与安全技能效果评价39-435.4教育干涉后学生伤害情况结果评价43-455.5校本课程开发专家评定45-46第六章伤害应对教育校本课程的建构46-486.1教育内容466.2学时分配46-476.3授课方式47-48第七章讨论48-527.1学校应建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48-497.2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应结合伤害发生现状进行针对性教育49-507.3安全急救教育不仅注重传授知识,应同时注重知识与态度向行为的转变50-52第八章结论52-538.1主要结论528.2本研究的局限性52-53致谢53-54参考文献54-59附录A(综述)59-66附录B(调查问卷与试卷)66-74附录C(校本课程开发专家评定表)74-77附表(研究对象伤害发生情况统计)77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