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相关主体行为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3380 浏览:78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自20世纪后半期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急剧扩张,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空前增加,世界高等教育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契机,很多国家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与此同时在传统的高等教育融资和大学生资助体系下,高校也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建立高等教育成天职担机制逐步成为人们的共鸣。高等教育成天职担机制的建立,产生了高等教育的效率与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权利问题,如何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这一机制下人们关注的话题,国家助学贷款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本文围绕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政府、银行、高校、学生四个主要行为主体的行为及其优化过程和结果进行探讨,旨在分析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实践中,四方主体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论文首先探讨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依据。高等教育成天职担是国际经济社会形势演变的必然趋势,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取向改革助推了这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助学贷款不仅有助于推进教育的公平,而且也支持了人力资本投资。然而,助学贷款作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着严重信息不对称的银行业的一项业务,存在两个突出问题:银行存在的信贷供给不足和学生拖欠贷款。不过,企业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分不开的,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的银行,更应当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在助学贷款体系中,银行与学生分别是借贷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政府是发起和推动方,高校是协调、管理及教育者,他们之间的共同性行为决定着国家助学贷款的终极结果,决定着助学贷款能否持续下去。通过对我国近十年国家助学贷款实践的考察发现,我国在助学贷款方面存在着供需矛盾突出和学生违约率较高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由于运行机制不顺畅致使四方行为主体的行为均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任一方的简单指责甚至采取单方面的措施,都是不妥当和不公平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地区)在助学贷款方面的经验主要表现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甚至直接提供助学贷款;高校多种职责及时到位;银行有效竞争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这些对促进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慈义。优化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相关主体的行为,应致力于实现介入各方的共赢。各方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政府应该承担主导责任,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缩小经济波动幅度促进就业;为国家助学贷款的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建设国家助学贷款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银行业要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提升运营效率、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高校要改变运行管理体制,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减轻学生的就业困难;修正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的指标体系,注重对学生诚信和道德水平的考核。【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行为主体比较鉴戒行为优化
【论文提纲】:摘要4-6Abstract6-101绪论10-29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4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4-271.3研究思路、方法、创新及不足27-292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分析29-762.1高等教育成天职担理论与国家助学贷款30-382.2教育公平理论与助学贷款38-442.3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助学贷款44-512.4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与助学贷款51-612.5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助学贷款61-742.6小结74-763国家助学贷款行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76-1043.1引言76-783.2学生的信贷需求78-803.3银行的信贷供给80-873.4政府行为及其影响87-983.5高校的激励与约束98-1023.6小结102-1044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行为主体存在的问题及成因104-1394.1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概述104-1074.2我国助学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107-1154.3助学贷款困难的主体行为因素探讨115-1384.4小结138-1395助学贷款运行模式的比较与鉴戒139-1825.1美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139-1635.2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地区)助学贷款运行机制163-1745.3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174-1805.4小结180-1826国家助学贷款相关主体行为优化的路径选择182-2006.1政府制度供给与干涉市场,促进就业182-1916.2银行经营效率、创新能力及社会责任191-1946.3高校的教育、管理与协调功能194-1976.4学生还款能力提升与诚信意识的形成197-1986.5小结198-2007主要结论200-202致谢202-203参考文献203-215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21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