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村相对贫困:演变走势、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35430 浏览:1605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人类历史是贫困与财富共生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创造物质财富能力的不断增强,普遍性的绝对贫困将逐渐演变为部分人的相对贫困,相对贫困将逐渐取代绝对贫困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发达国家的贫困实践早已证实了这一点。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固然绝对贫困依然存在,但其发生率已经很低,而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相反,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不同等的加剧,相对贫困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作为经济增长最快,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最高,并且第一个进入上中等国家行列的浙江,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农村居民内部贫富两极的相对运动及其加剧,使其相对贫困问题日益凸现和严重,既对社会经济运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威胁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新农村建设。因此,研究浙江农村相对贫困,掌握其外在表现,探讨其发生和演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既可对有效治理相对贫困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而且还可以为预见不发达地区相对贫困的未来走势和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鉴戒意义,并终极促进农村以及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利用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1993—2006年的数据,运用世界银行DAD软件和Logit以及Probit等计量模型,以演进为脉络,从经济贫困为核心延展到非经济贫困,对浙江农村居民相对贫困的演变趋势、结构、影响因素和动态性等内容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第1章导论,主要先容研究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提出研究假设,理清研究思路,并指出研究可能达到的创新及存在的不足。第2章关于贫困研究的理论演进与相对贫困。主要循着贫困研究的演进路径,对经典贫困理论、贫困研究视角和测度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和研究成果进行扼要回顾和述评,并进一步先容了贫困研究的拓展和变迁以及国内农村相对贫困研究的必然性。第3—5章主要先容了浙江农村相对贫困的整体状况、结构和影响因素及其演变。其中第3章浙江农村相对贫困的状况及其演变,主要运用基尼系数和FGT指数等对居民收入不同等和相对贫困的整体状况和演变趋势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结果发现,居民收入不同等、收入贫困和消费贫困,尽管具体状况和演变轨迹存在差异,但均在高位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贫困者之间差距的扩大更为严重。第四章浙江农村相对贫困的结构及其演变,主要通过对贫困剖析形成的多维度贫困结构及其演变的分析,研究不同群体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强度的差异及其变迁,并通过对特定群体相对贫困风险的考察,比较研究其陷入贫困概率的差异及其演变,结果发现居住在丘陵地区、以农业经营和就业为主、劳动力和主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而年龄较高、缺乏技术职称和职教培训、没有党员和干部以及人均耕地面积中等的家庭,始终面临相对较高的贫困风险,贫困问题较为严重。第五章浙江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基于Shalpey值法对贫困的分解,考察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以及不同收入来源对贫困的影响及其演变,并运用Logit模型研究了典型年份不同微观因素对家庭贫困的影响及其差异,在此基础上猜测了典型家庭的贫困概率。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一直是降低贫困的主要气力|教学论文范文|,但经济增长和家庭经营收入的作用在减弱,而工资性收入的作用在逐渐增强;而平原地区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人均耕地和人均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以及人均金融资产高的拥有量、非农产业和非农就业相对较高的劳动收益率、劳动力以及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上风、核心家庭的适度人口规模上风和低的抚养比以及党员和干部等社会政治资本均会降低家庭的贫困概率。第6章浙江农村相对贫困的动态性研究,主要在概述贫困动态性研究进展和成果的基础上,从贫困期限和贫困进入—退出两种角度考察了长期贫困、短期贫困、从不贫困和贫困进入—退出以及保持的基本状况,并运用Probit模型对不同贫困期限和贫困进入—退出—保持的影响因素及其边际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家庭总是处于贫困进入与退出的运动过程中,但不同家庭经历从不贫困和长期贫困的比例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无耕地、非农主业和就业家庭以及主劳动力和劳动力均匀受教育年限最高的家庭从不贫困比例较高,而长期贫困比例较低;丘陵地区、农业主业和就业家庭、主劳动力和劳动力均匀受教育年限为0年以及人均耕地1—2亩的家庭长期贫困占比高于其从不贫困占比。同时,纯农占比的提高会明显提高家庭进入和处于长期贫困的概率,而降低从不贫困和贫困退出的概率;主劳动力文化水平提高会明显提高家庭从不贫困概率而降低短期贫困概率;耕地的增多会明显降低家庭从不贫困概率而提高长期贫困和贫困进入退出的概率;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增加会明显提高家庭从不贫困概率而降低短期和长期贫困以及贫困进入退出和保持的概率;家庭类型层级的提高会明显降低家庭短期贫困概率而提高贫困保持和长期贫困概率,等等。第七章基于非经济贫困视角的浙江农村相对贫困探讨,主要在对非经济贫困内涵和外延以及研究成果扼要概述的基础上,对浙江农村居民的教育贫困、就业贫困和健康贫困状况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对非经济贫困内部以及与经济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固然教育贫困、就业贫困和健康贫困的状况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就业贫困和健康贫困家庭内部差距却呈现扩大趋势。同时,非经济贫困内部以及与经济贫困之间均存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辨证关系,一旦陷入某方面贫困,就会增加处于现有贫困和陷入其他方面贫困的可能性。第八章结论及启示,主要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农村实际,提出了对待相对贫困的理念和政策。即基于人人共享和社会公正的理念,促进经济增长与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并重;加速农村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强发展能力,等等。本文研究在以下方面可能做出了创新:一是采用相对贫困视角研究浙江农村的贫困问题,不仅突破了以往农村贫困研究只聚焦于绝对贫困的局限,而且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问题的转换相一致;二是对贫困动态性和非经济贫困进行了实证研究,做到了静态贫困与动态贫困、经济贫困与非经济贫困的有机结合,从而突破了以往静态经济贫困研究的不足;三是对多维度贫困结构及其特定群体的相对贫困风险进行了研究,从而深化了贫困内在机理的比较研究,克服了以往整体贫困研究缺乏针对性的特点;四是综合运用了FGT、Shapley、Probit和Logit模型对贫困状况、贫困结构、贫困影响因素以及贫困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及其边际影响等内容进行了研究,从而实现了计量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创新。【关键词】:农村相对贫困贫困演变贫困结构贫困影响因素贫困动态性
【论文提纲】:摘要2-5Abstract5-141导论14-261.1研究背景与意义14-181.1.1研究背景14-161.1.2研究意义16-181.2研究对象和研究假设18-191.2.1研究对象181.2.2研究假设18-191.3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19-201.3.1数据来源191.3.2研究方法19-201.4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20-231.4.1研究思路20-211.4.2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21-231.5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23-261.5.1研究的主要可能创新23-241.5.2研究的主要不足24-262关于贫困研究的理论演进与相对贫困26-452.1贫困经典理论的演进26-302.1.1经济增长的贫困理论26-272.1.2社会发展的贫困理论27-282.1.3人力资本的贫困理论28-302.2贫困研究视角的演进30-342.2.1经济或者物质视角30-312.2.2社会排斥视角31-322.2.3可行能力视角32-342.3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的演进34-392.3.1经济或物质贫困的测度指标34-372.3.2人类贫困指数37-382.3.3可行能力测评指标38-392.4贫困研究的拓展和变迁39-432.4.1经济贫困向非经济贫困扩展39-402.4.2静态贫困向动态贫困发展40-412.4.3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并重,而相对贫困越来越受到重视41-432.5小结43-453浙江农村相对贫困的状况及其演变45-703.1收入和消费不同等状况及其演变分析45-583.1.1概述45-463.1.2收入不同等状况及其演变分析46-523.1.3收入差距和演变趋势的思考52-543.1.4恩格尔系数及其演变分析54-573.1.5收入、消费与恩格尔系数相关性分析57-583.2收入贫困状况及其演变分析58-623.2.1收入贫困状况及其演变分析59-613.2.2收入贫困广度、深度和强度排序分析61-623.3消费贫困状况及其演变分析62-653.3.1消费贫困状况及其演变分析62-633.3.2消费贫困广度、深度和强度的排序分析63-653.4收入贫困和消费贫困分布一致性检验65-683.4.1处理思路和方法65-663.4.2处理结果分析66-683.5小结68-704浙江农村相对贫困的结构及其演变70-1014.1贫困结构理论及贫困剖析概述70-734.1.1贫困结构理论70-724.1.2贫困剖析72-734.2贫困结构及其演变分析73-884.2.1贫困的地区结构及其演变分析73-744.2.2贫困的经济结构及其演变分析74-794.2.3贫困的文化结构及其演变分析79-824.2.4贫困的家庭人口特征结构及其演变分析82-854.2.5贫困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演变分析85-864.2.6贫困的资源结构及其演变分析86-884.3相对贫困风险研究88-994.3.1相对贫困风险概述88-894.3.2相对贫困风险及其演变分析89-994.4小结99-1015浙江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分析101-1225.1贫困成因的微观因素分析101-1045.2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104-1065.3收入来源结构与贫困106-1085.4贫困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108-1175.4.1基本模型109-1105.4.2计量结果分析110-1175.5典型家庭贫困概率猜测117-1205.6小结120-1226浙江农村相对贫困的动态性研究122-1436.1概述122-1266.1.1贫困动态性概述122-1236.1.2贫困动态性研究主要文献概述123-1266.2贫困动态性分析126-1356.2.1贫困期限及特征分析126-1326.2.2贫困进入—退出—保持状况分析132-1356.3贫困动态性影响因素研究135-1406.3.1基本模型135-1366.3.2计量结果分析136-1406.4小结140-1437基于非经济贫困视角的浙江农村相对贫困探讨143-1647.1非经济贫困概述143-1467.1.1概念:内涵和外延143-1457.1.2主要实证研究文献简述145-1467.2教育贫困状况及其演变分析146-1497.2.1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基本状况146-1477.2.2农村劳动力教育贫困状况及其演变分析147-1497.3就业贫困状况及其演变分析149-1527.3.1农村劳动力就业基本状况149-1517.3.2农村劳动力就业贫困状况及其演变分析151-1527.4健康贫困状况及其演变分析152-1567.4.1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基本状况153-1547.4.2农村居民健康贫困状况及其演变分析154-1567.5非经济贫困与经济贫困关系分析156-1627.5.1非经济贫困的影响及其恶性循环机制156-1587.5.2非经济贫困内部分布一致性分析158-1607.5.3非经济贫困与经济贫困关系分析160-1627.6小结162-1648结论与启示164-1728.1结论164-1668.2启示166-1728.2.1对待相对贫困的理念166-1678.2.2基于相对贫困视角的农村反贫困的政策启示167-172参考文献172-190附录190-232附录1:1993—2006年样本基本统计状况190-202附录2:基尼系数、FGT指数及其分解202-205附录3:洛沦兹曲线图205-207附录4:1993—2006年贫困结构状况207-218附录5:贫困微观影响因素的Logit模型估计218-228附录6:贫困动态性决定的Probit模型估计228-23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232-234致谢23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