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31147 浏览:1435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领域,长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课堂教学缺少科学性,教学目标背离教学要求,忽视诗歌文本的人情美、人性美,教学过程式化;教学方法单一化,甚至误解高考标准,将诗歌教学变成一种应试练习。因此,回归作品人文价值,推进诗歌审美性教学的开展,对落实新课程教学标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诗歌的审美性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的内涵及意义。审美性教学,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观念和方法去指导教学活动,使教学行为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美的享受,提高学生诗歌审美阅读能力,终极使学生的审美人格得以塑造。诗歌审美性教学是教师主动发掘诗歌文本的审美因素,以审美的方式优化诗歌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阅读,使学生获得诗歌阅读的审美体验,终极塑造学生审美人格的教学方式。诗歌审美性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诗歌的解读,去欣赏美、感受美,尽而能创造美。让学生通过审美感受、形象思维、创造表现等能力的培养等过程和方式,提高自身的诗歌鉴赏水平。这种教学是对认知教学和语文技能练习的发展与升华,通过以审美促认知、使认知和审美相结合,提高认知教学的层次、凝练认知教学的效果。只有在认知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审美教学,才能体现语文的本质特性,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开拓学生审美情感的自由空间,建构学生的审美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面对的问题主要有:(1)误解高考要求,造成诗歌教学目标错位。高中诗歌教学为了应付高考,课堂教学往往变成“标准化”教学,课堂教学中侧重基础知识教学,轻视诗歌审美层面的教学。(2)教学理念上忽视诗歌文本的审美特征。在高中诗歌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总是带领学生走诗歌文意、主旨主题的老路子。破坏诗歌本身的审美特征,学生无法获得诗歌的审美阅读感受。(3)教学过程上的程式化;教学方法上的单一化。高中诗歌教学中,以考试练习的方式,替代诗歌阅读教学。置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学生的审美体验于不顾了,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审美地位抛在一边。(4)教师在诗歌审美性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丧失。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师“官本位”的教学身份。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预先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师本身并没有同学生一起参加到诗歌的审美解读中,教师审美阅读体验并没有形成。使学生脱离了文学审美的轨道。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的效用原则。(1)诗歌文本是永恒的审美客体。诗歌文本具有审美属性,诗歌作为审美对象而存在。(2)在学生的个性化审美阅读体验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阅读审美体验。(3)教师主导下的诗歌教学过程本身是审美创造过程。诗歌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参入的审美创造过程。这一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为主体”的学习地位,更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4)在诗歌教学中创设审美性教学环境是实现诗歌审美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实现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的基本策略。(1)拓宽学生的诗歌审美的视界。在诗歌教学中拓展学生的审美视界,就是交给学生一双在诗歌世界中发现美的眼睛,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教学中要留意引导学生仔细发现和细细地品味诗歌文本的美。感受诗歌中情感的审美性表达;感受诗歌中意境的艺术性创设;感受诗歌语言独特的韵律节奏美。(2)提升教师自身的审美素养。随着新课程诗歌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提高,诗歌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主体美在诗歌审美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与教学同步发展,语文教师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良好审美素养是一个从事诗歌教学的条件|教育论文网|条件。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才能完成新课程诗歌教学培养学生审美人格的教学任务。(3)注重引导学生的审美性学习。传统应试教育中的诗歌教学,考试的分数成了诗歌教学的指挥棒,教师往往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来换取高分低能的片面进步。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审美能力没有发展,反而深受其害,个性受到压抑,对诗歌的兴趣被破坏。新课程诗歌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审美学习。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思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实质也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而做出的有目的审美性教学手段选择。新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诗歌的审美性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审美阅读能力。在诗歌教学活动中,学生已有的审美能力是学生解读诗歌的阅读能力基础,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本源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以审美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审美能力。诗歌审美性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审美情感心理的发展规律。在学生的审美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主动性。审美体验的主动性是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兴趣的关键,是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和终极培养学生审美人格的原动力。(4)诗歌审美性教学的课堂策略。要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的教学目标,必须打破以往诗歌课堂的封闭和烦闷,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诗歌审美性教学课堂模式。课堂教学中要留意教学环境的审美创设。诗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自身的点燃学生的,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关键。诗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与诗歌文本开展对话中,让学生获得诗歌阅读的审美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实现教学目标。诗歌是艺术的语言,当然也是声音的艺术。教师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中,要有目的运用诵读,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诗歌的审美属性。【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10Abstract10-13引言13-14一、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的内涵及意义14-16(一)什么是审美性教学14-15(二)诗歌审美性教学的意义15-16二、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面对的问题16-21(一)误解高考要求,造成诗歌教学目标错位16-17(二)教学理念上忽视诗歌文本的审美特征17-18(三)教学过程上的程式化,教学方法上的单一化18-19(四)教师在诗歌审美性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丧失19-20(五)学生的个性化审美体验被忽视20-21三、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的效用原则21-28(一)诗歌文本是永恒的审美客体21-22(二)学生的阅读过程是个性化审美体验过程22-26(三)教师主导下的诗歌教学过程本身是审美创造过程26-27(四)创设审美性教学环境是实现诗歌审美性教学的重要环节27-28四、实现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的基本策略28-46(一)拓宽学生诗歌审美的视界28-30(二)提升教师自身的审美素养30-34(三)注重引导学生的审美性学习34-40(四)诗歌审美性教学的课堂策略40-46注释46-47参考文献47-49致谢49-50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