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论述观照下教育之思

更新时间:2023-11-30 点赞:16354 浏览:714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理性主义在当今人类社会的增弘,追求惟一性、因果性、确定性、简单性的科学思维模式在人类教育领域中的过度应用,导致了我们现实教育实践、教育研究的迷失。在形形色色的本质规律、原则方法的界说过程之中,鲜活的教育理论及实在践愈来愈失去了它应有的属于本真生活的绚丽色彩。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更新再生系统,这一特殊类型的超复杂系统其纷繁程度远远超越了一般的自然、物理和化学系统,是人世间复杂问题之最。这种系统内部存在的影响目的选择、过程实施、结果实现的多因素、多样态和非线性的发展特征,使得复杂性成为教育巨系统中的本然的存在特性和基本的存在样态。受到自然科学简单性、普适性、还原性、定量化和实证化的观念的影响,作为人文社会学科之一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最初也是按照自然科学的理性思维方式建立起来的,赫尔巴特在其普通教育学开篇中就说道其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心理学。孔德在创建社会学和实证哲学的过程中直接将实证的原则和方法引入到社会学的研究之中;普适性、还原性、确定性依然是判定教育学科的存在价值及意义的主要标准,“科学”已经成为一个图腾标志。但是,人以及人类社会的构成、运行的复杂性,人文社会学科自身发展的逻辑和特征决定了简单性、线性的思维模式在人文领域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性和非普适性,且人类社会、人文现象、教育现象中的价值因素的融入、不同利益关系的交锋以及情感意志的投入都为其带来了极为复杂的浅层现象界和深层的理念世界的发展和变化:教育(人文)现象具有非线性、不可逆性、偶发性、混沌性。复杂性问题的提出不仅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上导致了自然科学研究的复杂性走向,而且给予了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以一种复杂性的视角来返观和熟悉所“熟知”的人类世界。“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路径已经成为教育现象探究的必然之路。也许复杂性的研究范式是我们今天的教育理论寻求教育之真、把握教育之善、领略教育之美的相对平缓的通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科学领域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这也反映了教育研究视角的转换。复杂性熟悉理路和思维方法在教育界的引入不只是在研究方法上而且在熟悉论上都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清楚的、明确的思维路径和熟悉路径,它使得我们在教育研究、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开始采用一种整体性的、综合的、包容了简单性与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并采用过程性的思维方式、采用诠释、对话与理解的方法来重新解读我们的教育世界、教育实践,构建我们的教育理论,这也是符合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教育学的独特性的。“复杂系统探究方法可以是一种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消除其隔阂的方法。”在复杂性理论的指导之下,我们教育理论可以在鉴戒自然科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借助于“此在”间的交往与理解,使理解者的主观世界与作为理解内容的现实的教育世界之间达到某种融通或是视域融合。复杂性思维以为|教育论文网|教育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必须要以整合的思维方式去考察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不同的原因有同一的结果,同一的原因有不同的结果,整体系统具有将无序变为有序的自组织能力,善于在随机的涨落中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统一起来。【关键词】:简单复杂复杂性教育理论范式转换
【论文提纲】:摘要3-5Abstract5-10引言10-211问题的提出及意义10-141.1问题的提出10-111.2选题的价值11-121.3论文的基本观点12-141.4研究方法142复杂性概述14-192.1复杂性、复杂性思想14-152.2日常生活、科学语境、哲学意义上的复杂性15-162.3复杂性科学的基本原理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62.4教育世界中的复杂性理论研究的现状16-193基本概念的确定19-204论文的基本结构20-21第1章复杂性理论——不期而至的必然21-451.1复杂性的内涵21-341.1.1科学语境中的复杂性24-281.1.2哲学意义上的复杂性28-301.1.3三种代表性的复杂性理论30-341.2复杂性与其它理论的比较34-401.2.1复杂性理论与中国哲学34-371.2.2复杂性理论与后现代思潮37-401.3复杂性理论——不期而至的必然40-45第2章现实教育世界的存在样态——简单性思维的过度运用45-782.1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结构主义、本质主义肇始下的教育生态隐于背后的简单思维——教育理论的历史演进46-612.1.1理性主义肇始下的原初教育理论47-512.1.2科学主义与教育学理论的发展51-542.1.3本质主义与教育理论的的发展思路54-582.1.4结构主义与教育学研究58-612.2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熟悉发展61-672.3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结构主义、本质主义的核心——简单性的思维范式67-782.3.1熟悉路径上的单向度70-712.3.2普遍性的思维原则71-732.3.3还原性的原则73-752.3.4机械决定论75-78第3章复杂性理论研究教育问题的适切性78-1013.1作为教育实践主体和实践对象人具有自然的复杂性78-853.2作为教育学学科的复杂性质要求复杂性理论的引入85-893.3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复杂性也要求复杂性理论介入教育研究89-1013.3.1作为个体学习者行为的复杂性89-913.3.2教育实践的复杂性91-923.3.3作为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复杂性92-973.3.4教育实践逻辑的复杂性97-101第4章复杂性范式下的教育理论的历史性解读101-1314.1复杂性范式视角下的教育理论性质甄别101-1194.1.1简单性思维方式下的教育理论历史性解读103-1114.1.2具备复杂性特征的教育理论的考察111-1194.2简单性范式下教育理论的公道性119-1244.2.1简单性的原则和思维方式提升了教育学的学科化水平、丰富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21-1224.2.2简单性原则指导下的教育实践迎合了产业社会对效率的追求122-1244.3教育理论建构路径的转换——复杂性的研究范式的上风或谓公道性124-1314.3.1包容有序性与无序性的复杂性研究范式有助于新事物的出现1244.3.2复杂性理论夸大|教学论文网|事物变化发展的不可逆性124-1254.3.3复杂性理论夸大|教学论文网|一种综合的、多视角的熟悉方式125-1284.3.4复杂性视角下的教育理论发展——一条解构和建构交替行进之路128-131第5章复杂性理论对教育世界的启示与介入131-1535.1教育研究思维方式的转变——从"简单"到"复杂"131-1405.1.1导致了整体性的思维方式的重新确立131-1355.1.2推动了"有序性无序融"、"多样性统一"的教育规律的"显身"135-1375.1.3促进了新的教育知识、概念体系话语的天生|教育论文网|137-1395.1.4复杂性理论的引入使得教育的文化性、价值性、境域性凸显139-1405.2推动了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140-1425.2.1复杂性理论为多学科有机结合来研究教育现象提供了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1415.2.2复杂性为解释教育过程、活动结果的差异性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141-1425.2.3作为自组织、内随机的受教育者、教育系统,其边界具有模糊性、混沌性和开放性1425.3复杂性理论如何介入对教育实践142-1535.3.1从找寻普遍规律到关注教育事件142-1475.3.2变革具体研究方法,开展质的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147-153结论153-155参考文献155-165致谢165-167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16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