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22750 浏览:1049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人文素养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基本态度,体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养涉及到个人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联系,它还涉及个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不足,它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观而展示。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化”,但以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
在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主要通过"语文"这个来实现。
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事、情、理、志,体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在语文练习过程中假如不理解这些文化内容,就不能理解语言的体现力,不能运用语言很好地表情达意,也就无以谈思想教育。对此,特级教师于漪这样阐述:“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不能单打一。力求实现'学力形成'和'人格形成'的统一,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形成语文能力的侧面,又有形成个人思想情操、思维品质和行为方式的侧面,二者有机和谐的统一,使学生文化素质、语文能力和智力获得多方面的培养。”
孩子在未接受语文教育之前,他是个自然的人,在语文课堂上,他学会识字、读书、阅读就是一种文化的传递,通过广泛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种作品,民族传统文明、人类文明的成果渗透到孩子的精神之中,他就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另一方面,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学会了写文章和说话,可以自由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他就以个体的人变成了社会的人。
我们通常说的语文教学,就是'听'、'说'、'读'、'写',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要以'听'、'说'、'读'、'写'四方面,不断完善与进展自己,这是一个精神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独立人格形成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把语文练习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没有纯粹的语文能力,也没有纯粹的人文教化,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在润物细无声般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语文中的文学作品能陶冶人的性情,潜移默化地培养人的美好情操。比如像教材中一些古典诗歌,积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具有丰富的意象美、情感美和难以超越的语言美。语文教学就应该捉住这些最能调动学生审美情感的名篇佳作,来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以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迪。
理想的语文教育是以有大批理想的教师为条件的。语文教师的修养,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自身修养不够,教学策略再讲究,效果也有限;反之,教起来会左右逢源,事半功倍。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作用的人物,是学生作为榜样并可学习模仿的人物,这就对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确的教学观念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去内化,完善的教材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去发挥与再创造,先进的教学策略与手段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去掌握与运用,也是毫无作用的。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引人入胜的讲课、抑扬抑扬的语调、发自内心的感情,让学生不是在听课,而是在“享受”老师传送的人类知识的精华。
渗透语文课的人文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位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专心挖掘教材美的情感、深的哲思,并留意用自己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影响学生,熏陶学生,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定能达到呼唤学生人文情怀的目的,实现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人文素养的现代人的目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