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阶段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33801 浏览:1566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上风,本文就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的误区及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语文阅读;误区;阅读教学方式;创造性思维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吸取精神养料,提高存活与进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阅读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命内容,人们常常把阅读看作打开知识宝库大门、通往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这都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量,而高中语文教学其中关键的一项就是阅读教学,联系到能否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也联系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文功能的发挥程度和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的误区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倡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但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着较多误区。

1.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师上课满堂灌,讲的太多,让学生思索的太少,即使阅读课也是如此。由于没有摆正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联系,教师完全主宰着学生和文本。师生之间是一种制约教学论文与被制约教学论文、不同等的联系,没有真正的对话,有的也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往往是为了迎合老师的、言不由衷的答问,学生缺乏独立思索和独特感受。

2.以程序式浅析代替学生的富于个体独特品格的认知过程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在学生读过一遍教材与教材有过一面之缘后即开始讲解浅析,把原本生动活泼的有机的文章肢解成零碎的知识、语法、中心思想等,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使活泼的语文阅读流于程式化。这种定式化的阅读教学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这种机械的做法扼杀了语文的生机和活力,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没有了美感和心灵的愉悦。结果为敷衍了事,学生们往往依样画葫芦,而放弃了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

3.拘守课文,忽视语文的具体可感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为了应对高考的要求,教师往往只夸大标准答案。这样,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抹杀,造成一种千人同声、万人同言的教学局面。久而久之,课堂变成了死寂的海,只有老师的答案能激起死水中的微澜。这种标准化答案扼杀了学生鲜活的个人情感体验,使学生难以感受文学鉴赏的乐趣,感受不到审美的愉悦,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

二、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构建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

在清楚熟悉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的误区后,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语文阅读教学方式。

1.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教师是主体转变成教师是主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夸大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以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主动地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要求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语文阅读的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

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思索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索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浅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

3.培养学生的不足意识,引导学生提问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介入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索,鼓励自己提出不足、浅析不足、解决不足,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4.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运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巩固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和感受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策略,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5.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将阅读延伸到课外

开展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项神圣的使命,直接联系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高低及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语文的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既要立足课内,又要放眼于课外,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以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人物。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在短时间内拓展视野、扩展知识面、推动教学论文智力进展,而且通过大量的阅读潜移默化地在发生着文化的积淀,使学生形成一种稳定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判定,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联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

1.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假如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由于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2.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索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间隔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以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如《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以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妻子以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外家,她布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丈夫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丈夫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同学可由此展开想象,领悟其中的感情,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想像,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八分之七的出色就会浮出。

3.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索的革新教学论文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以为:由于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联系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教学成效。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唯有走出教学误区,建立相应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打造新型素质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