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教学机智是语文阅读教学致命伤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5151 浏览:157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结合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实践,探讨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缺少教学机智的体现、后果、理由,提出了实现阅读教学机智的关键对策:除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恰当运用教学对策外,还要营造诗意的阅读教学情境和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语文教育;阅读教学;教学机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熟悉世界、进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鉴于阅读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中的重要地位,广大语文教师就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众多的阅读教学策略。但就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机智的探讨较少,为此,笔者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就此作了探讨。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缺少教学机智的体现及其理由浅析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文本间的多元互动、动态天生的过程,也是教师根据教学现场灵活驾驭教学情景,实现教与学有效结合的过程。纵观无数名师的阅读教学过程,我们赞叹于那行云流水般的以容,机智灵活的应对,出色迭现的师生互动,诙谐幽默的语言……然而并非所有语文教师都能把握教学机智这一教学艺术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压抑学生的生命张力

常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固然讲得澎湃,但始终调动不起学生的热情,学生面对提问,不是鸦雀无声,就是面露难色、答非所问,给人感觉似乎一潭死水。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生命张力到哪去了?究其理由,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指向的是平面的“书本世界”,夸大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讲学生听,师生缺乏互动,学生也就养成了不主动应对、介入的习惯。在这种缺少互动的课堂里,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当然也就谈不上教师的教学机智了。
再者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熟悉水平有着差别,面对相同的文本会产生多种思维结果。可有些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这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扩散,没有机智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调整,不关注学生的生命需求,不等待和观察学生的反应。这种教学压抑着学生的生命张力,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甚至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剥夺学生真实情感体验的机会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习惯于把自己成人的体验强加给学生,不允许学生有超出教师预设的体验。如《放小鸟》一课中,教师让一位同学演鸟妈妈,另一位演小鸟,进行“假如你是关在笼中的小鸟,现在看到妈妈后你会说些什么”的角色体验。小鸟看到鸟妈妈后,嗲声说:“妈妈,你终于来了,我好想你啊!”鸟妈妈:“孩子,我也想你啊,你这几天好吗?”小鸟继续发嗲:“很好,小主人喂我水喝,给我饭吃。妈妈,我就是太想你了!”表演完,师生报以掌声鼓励。这段表演以对话本身和人物表情来说很不错。但有违情理:当失散多日关在笼子里的孩子,终于见到焦急寻找的妈妈时,本能反应应该是哭,而不是发嗲、互诉相思之苦。由于教师并没有机智地指出,所以给学生留下的仅是肤浅造作的成人表演,学生童贞的真实体验完全被扼杀。
笔者认同董服相老师对这类现象的理由浅析:一是受传统语文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位置颠倒,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更何况学习的个性体验;二是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标的熟悉有着偏颇,没有全面关注每个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进展;三是教师自身素养的理由,很多教师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独特体验,感到“内存”不足,课堂教学难以驾驭,害怕因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而引起教学的失控,只得把学生死死地束缚在狭小的天地中。

3.恐惧学生的“误读”

阅读教学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现场,学生的回答、反应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教师课前预设的框架,出现和教师的预设不一样的答案。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提出这样的不足:“小女孩为什么要卖火柴呢?她难道没有其他的谋生之计吗?火柴是什么样的东西?为什么人们一定要买她的火柴?我爸爸抽烟以来不用火柴,我家做饭也以来不用火柴,难怪小女孩会冻死饿死在寒冷的街上。”该学生很有思想,也很善于体察生活。他的发问打断了教师的思路,引起其他同学的讨论,差点引起教学失控。
面对此类情况教学论文,有些教师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出言不逊,伤害学生自尊,由于教师缺乏沟通艺术,不能机智地利用新天生的课堂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误读”,担心自己不能有效地掌控课堂,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因此学生也就丧失了在课堂上的话语权。这违背语文阅读教学的理念,即教学是一个师生间沟通和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阅读教学中分享彼此的思索与见解、知识与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展的过程。

4.异读“活化课堂”

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为阅读教学的开放、互动创造了条件,也为教师教学机智的发挥提供了用武之地。但当前一些阅读教学的公然课,执教者竭尽各种手段以追求“活化课堂”,虽在多媒体运用、教学情景设计和师生互动等形式上有所“活化”,但他们忽视了教师教学机智的发挥,没有根据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内涵进行理解与感悟,使阅读教学活而不实,陷入活化课堂的形式主义误区。
笔者并不认同《秋天的怀念》的课堂设计,教师先以颂扬母爱的名言和一曲《母亲》导入新课,再声情并茂地配乐诵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倾听。然后教师用布满感情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划出最感动自己的句子谈感受。但学生沉浸在低沉、难过的情绪体验中,对重点语段的理解,谈的都是“母爱很伟大”“我们很感动”“很伤心”等程式化的语言。反思本课教学效果,我们不禁要问:学生能真正感受“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好好活”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吗?
反思之,只有当过程的“活”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时,这种“活”才有作用,否则只是一种“课堂秀”,而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

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机智的关键对策

审视一些教学机智缺位的低效课堂,教师如何才能还原出本真、和谐、自然、动态的原生态课堂,如何才能给生命以尊重和张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的进展呢?笔者以为,除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恰当运用教学对策外,还应留意以下两点:

1.营造诗意的阅读教学情境

让诗意栖居于课堂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诗意的安居是学生在阅读教学上一种欢快存活的状态,是一种感受心灵的愉悦。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设情境,注重品读文本,走进文本,寻找诗境,让学生在布满诗意的环境中学习。教师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及审美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引领学生去挖掘所有课程美的本质内核,点燃每一个学生热情介入的火把,让学生感受知识旷日持久的气力。学生不只是接受教育,更是在熟悉、感悟、选择、行动中达到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让自信、毅力、诚信、乐观等优良品质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酿造并成熟,以而营造出高效活跃的课堂,使机智在诗意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升华。

2.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

目前有些教师对自身的主导作用熟悉不足、发挥不够,导致教学中对文本的探讨流于表面,学生对不足只是泛泛而谈,并未深入思索。要使教学富有艺术化,要让思维互动充盈于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不可或缺。
总之,教学机智一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教师要把关注课堂的天生和学生的反应当成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自觉的教学行为。教师要把教学机智贯串于阅读教学中,探寻师生间的应变之道,来实现高效活跃的课堂目标。
【参考文献】
[1]董服相,蔡榴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及反思》[J].中小学教学探讨.2005,(12):11.
[2]严育洪.《微雕课堂:教学的细节功夫》[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