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31556 浏览:1456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以注重文本情境引导,激活学生生活,关注学习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注重多元化感悟生活,绽放人文光彩三个方面阐述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鼓励学生以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思维中能够专心与作者、文本人物、自己进行心灵沟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自然的生活、生活的自然”的道理。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引导情感体验多元化人文光彩

一、注重文本情境引导,激活学生生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夸大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练习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在教学中,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文本的学习探究过程中,不仅能够激活文本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易于学习和理解,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就在身边,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动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思维方式就是生活化的重要体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和信任学生,将学生看作是具有鲜活思想和鲜明个性的个体,将课文反映的生活场景或是生活感悟还原出来,打通课内外壁垒,即用我们的理解与思索呼唤出作者提供的生活天地。在教学中,我们留意以下几方面:1.体味文本思想内核,让学生能够通过与现实生活相碰撞来积累丰富的学习认知感受;2.优化情境教学,即鼓励学生思索:出现这样的情境有怎样的现实生活作用,让学生在思索中升华自己的理解感悟;3.鼓励学生走进文本,读或文章思想情感,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中人物情感等基础上与他们进行对话,以此来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例如,在《白杨礼赞》的教学中,笔者就文本的情景引导教学作了如下安排:1.播放与白杨相关的影视资料,尤其要体现白杨的高直、普通等外形特点,让学生能够了解白杨;2.倡议学生带着深情朗读该文,并思索:白杨的这些特点体现了怎样的精神风采?茅盾先生为什么能够以白杨树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3.倡议学生在此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象征手法的运用;4.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假如你就是作者书写的的白杨树中一员,你怎样体现作者所描写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教师还可要求学生仿照事例,就自己生活中所见的事物进行模写,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思想情感充分融入学习过程中。

二、关注学习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学习中值得关注的策略,鼓励学生借助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感悟,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真正觉得学有所用,以便实现学用一致的目标;另一方面,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推动教学论文他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天生。
假如说这种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生活情感化的重要体现,那么注重活动的过程则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途径和策略。现行的新课程教材在教学安排上都有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栏目,就是要鼓励学生在综合学习探究中体位于文本身应该具有的生活之美,让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的融合一体。这样的教学就是要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加才干。学生在综合实践中更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笔者在教学《春》时,就有关“春”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了如下的安排:1.倡议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春天的情境,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描述,让学生想象春之美;2.引导学生以“美丽的春天”为题,组织全班同学分组编抄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3.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春游,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方面予以描写感受,激活他们的学习语文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俩接感悟,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三、注重多元化感悟生活,绽放人文光彩

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融入生活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途径。社会生活‘语文化’就是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武器“指点山河,激扬文字”,为服务于社会,尽一份小公民的责任。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专心体味,用语言说、用手书写,探寻隐藏其中的丰富人文色彩。
笔者以为,注重多元化感悟生活,绽放人文光彩,主要体现在:1.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鼓励学生在不断地朗读过程中深入体味文本中的思想情感;2.注重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让学生通过书写的形式来积淀自己的生活感悟,以便他们提高语言组织运用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的“背诵”习惯,在学习中要求学生就文本或者自己以为最值得记忆的地方予以理解背诵,以此来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生活感悟。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紧密联系生活,语文教学就生动有趣。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事半而功倍;脱离生活,语文教学就枯燥无味,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事倍而功半。在教学中,注重多元化感悟生活,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
总之,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鼓励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进一步感知语文,学习习语文,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学习思维,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情感态度,推动教学论文他们高尚审美价值观的内化天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2001,(7).
[2]刘昌来.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J].文教资料,2005,(18).
[3]李镇西.追求“语文——生活——人格”的和谐统一[J].语文教学通讯,2000,(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