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9508 浏览:353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低年级的儿童刚刚开始学习规范的文字,处在语言文字练习的起始阶段。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对学生预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的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他们接受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感是通过学习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语感

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境,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练习创设最佳条件。
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一课的教学,草原对多数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教师以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多种媒体课件播放动画朗读,把大草原的美丽辽阔和羊儿涌出圈门的那种欢蹦乱跳的情景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丰富了情感,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也是语感地培养达到了目的。

二、引导想象,培养语感

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深刻的感悟。
如:《奶奶的白发》一课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在学习这段时,教师引导学生捉住“……一半……一半……”想象奶奶长期操劳的结果。再引导学生捉住“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启发学生想象“我”沉默不语的潜在理由,继而想象此时此刻“我”的心理活动。因此,在教学时要想法调动想象力,唤起学生的“内心视像”,让学生获得语感,并逐渐形成敏锐的语感。

三、释义悟情,培养语感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讲求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其中最基本的是对文章中此举的理解。一些词语比较生僻。《世界多美呀》一课中有“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这三个词语,低年级儿童对色彩的辨析能力较弱,而这三个词不仅仅是“蓝”、“绿”、“碧”的意思。“蓝湛湛”是说天空十分广远,看上去深蓝深蓝的。而“绿茵茵”是说绿的毛茸茸的。“碧澄澄”是说河水清澈见底。学生理解起来相当困难,教师放多媒体课件:“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林“、碧澄澄的小河”。让学生看图理解词意,再用这三个词各说一句话。这样不但感受到作者用词的正确、形象,同时也很好地练习了学生的语感。
有些词语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春到梅花山》一文中“涌动”、“人流”、“欢乐的海洋”这些词语同学们理解不够正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每年正月十五人们在大街上看表演的热闹场面,真是“人流涌动,成了欢乐的海洋。”这样,把平时生活经验与课文结合起来,学生不但很好地理解了课文,还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真是一举两得。

四、填空练习,培养语感

填空练习,具有培养语感和进行语言练习的双重功效。《雨点》一课,句式整洁,韵律感强。教学时,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填空练习,使学生明白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样子是不一样的。同时,让学生留意观察,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作诗。“雨点落进___________,在_________;雨点落进_________,在_________;……”在学文和作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文章那极具感染力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之美,可以充分地感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美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产生共鸣。
总之,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特点,以而为激活并练习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条件。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捉住新课标革新教学论文的良好机会,指导学生领悟学生的内涵,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感的练习。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