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5019 浏览:178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国著名学者朱小蔓教授以为:“情绪、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串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量。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谈一些见解。

一、善用教师人格魅力,营造良好的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微妙的相互接触”。你面对的是学生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以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交流过程,是增进师生情感的过程。首先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融洽的联系,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有时做学生的师长,在生活中多关爱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多指导鼓励他们;有时还要做学生的朋友,和他们玩在一起,笑在一起,忧在一起。师生之间情感沟通了,能激发学生以思想上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产生亲切感,以而乐于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容,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教师还应以自身培养一种朝气蓬勃、乐观向上、坦然真诚、谦虚奋进的精神面貌,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给学生营造一种健康上进的学习氛围。这样,教与学,师与生之间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的传达与接受之间的联系,而是达到了一种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神奇领域,这也是教育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二、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获得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能带着真切的感受来学习课文,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鸟的天堂》一课时,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对大榕树的热爱,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课文的情景: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其间众鸟纷飞,百鸟争鸣,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留意力被吸引住了,学习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这时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投影屏幕上美丽的画面,着重观察榕树枝、叶、根的不同特点,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以而使他们加深理解了作者对榕树的喜爱之情。

三、深钻教材,挖掘情感因素

教材是悟情明理的根本。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目是中外名家的名篇。教师只有对教材钻得深,吃得透,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才能首先被其思想内容所感染、所激动,以而最先进入角色,教学才能以情动情,以情明理,才能让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激起思想共鸣,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如《采浦台的苇》一课,仔细琢磨其中的情感因素,得出:本文展现了在冀中平原上一望无际的苇海,人民为了保卫美丽的家乡而冒着敌人的林弹雨英勇战斗的画面,表达出了冀中人民的勤劳、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以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让他们在感受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自己的情感。语文教材中既有生动耐读的记叙文,又有优美隽永的散文诗歌;既有思想精辟,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又有绘声绘色的说明文。有感情地朗读会使呆板的文字再现出美丽的景色、睿智的思想、深沉的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专心去读、去体验、去感受。读的过程、感受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便是情感激发的过程、人格受到教育的过程。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为了祖国,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顽强精神,以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五、通过学生的写作实践,升华感情

苏轼说:“文如其人”。鲁迅先生说:“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艺教学论文,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出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养和写作技艺教学论文,更要有好的人品。苏辙说:“吾普养吾浩然之气”。激发自己的情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先决条件之一。纵观中国历史,文笔好的人和文章无法计数,而真正能流传千古的,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如屈理由情而著《离骚》;司马迁发愤而著《史记》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感悟到的思想,可以通过写日记、随笔等形式加深理解和感受。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直接提供一些关于情感题材的内容的命题,引导学生对情感的一些不足进行思索,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就会得到激发,思想就会得到升华。
总之,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教师只有重视情感教育在青少年身心进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获得情感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素质的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