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时代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4923 浏览:179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网络时代,语文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学情,充分运用网络对教学有利的一面,摒弃不利的一面,让鼠标点点、键盘敲敲加快学生学习的步伐,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立体、丰富。

一、体现价值,稳住教师在课堂上的“导”

当现代课堂与传统课堂发生“对对碰”时,永远不变的主题是教师与学生。教师始终是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需要带领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网络对话。在对话中,感悟内容,感受美感,运用语言。无论怎样高深的现代技术,学生的学习都不能离开教师有效的指导,尤其当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面对知识面的极大丰富,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应突出,成为大海中的灯塔,给学生指出学习的目标。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才不会出现学习的盲目性,丢失文本。

二、因材施教,视学情而制定学习策略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不一样,每个学生的信息素质也不尽相同,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低段的学生更适适用说话来表达情感,就不要用网络留言的策略,让学生的思绪通过笔尖来表达,效果比起用不熟悉的网络技术要好得多;高段的学生喜欢探讨不足,教师应适当利用网络上风引导他们探讨主要不足,但留意不能漫无边际地去发现一些琐琐碎碎的小不足,漫无目的地去深究深挖,结果导致语文性的缺失。如学习《草船借箭》时,可引导学生在网络中讨论一个不足:人物语言的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并且即兴创作一个片断以供讨论。这样,在网络留言板中,同学们可以大胆发表意见。由于网络发言给了思索的空间,学生可以静静地在键盘上进行文字实践,并且马上得到发表,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的优点。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关注学生、关注学情,由于,就算是同一个年级不同班的学生,学情都各有千秋。在网络时代,教师应理性地使用这一手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学生三维目标的达到为第一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三、保证原味,整合不能丢失课程特点

在语文课中,网络技术只不过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应该运用得巧妙,运用得科学务实。在课堂上的网络不能追求形式的繁荣、热闹,而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平台。如《詹天佑》“开凿隧道”这一自然段,以“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进法”来体现詹天佑的聪明。一位教师首先安排学生读,之后用简笔画的形式勾画出示意图,然后巡视点拨,意会较差的学生再看教师在网络上找到的动画代讲。以图释文的教学策略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练习了手脑并用的能力,激发了创造、发散思维能力。在这堂课上,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并没有丢失语文课的特点,所用的信息技术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语文而有着,先有了语文再有了信息技术。在网络的春风下,人们一味地追求新、快、多的教学手段时,往往轻易迷失原位,而造成教学上的错位。信息技术无论如何都只是一种学习的手段,不能丢失语文的课程特点。◆(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豫章路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