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感,让语文教学本质回归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4472 浏览:133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以事了几年的语文教学,有了一些感受。如何让语文真正地姓“语”,真正体现出语文的特点,笔者也进行了一些探讨。对学生进行语感练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就我个人对语感的熟悉及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感练习,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先谈谈对语感的熟悉。
语感,就是对语言较正确、细微、敏锐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对于语感的描述,有很多种:
1.《语文课程标准》:“诵读童谣、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留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感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练习,我以为最要紧的是练习语感。”

3.吕叔湘先生也以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感觉,是人的一种基本技能,一种本能的对外界事物的感应,它有时候是无法用语言去表述的。小学生学习语文,首先需要有对语言的感觉。
具体实践过程中,笔者是以“三指”为龙头,以学生的介入为抓手,以课堂为载体,并延伸至课外,强化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表达,构成一个立体化的练习方式。

一、以“朗读”为指针,强化读书练习,初步获得语感。

“以读为主”是语文教学的精华。语文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实践读书活动、实现“读中悟”理想的重要阵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同时也告诉我们,只有多读,才能让学生初步获取语感。目前,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已经能注重到学生的读,对学生读书的练习也抓得很扎实,课堂内已经享受到了琅琅书声的快慰。在课堂上,我们老师给了很多的机会让学生读,注重了读中悟,都做得很好。以我校近几次的语文口语测试来看,前期的朗读练习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成效。
但是,我以为我们还应该更多地花些时间去强化朗读的练习。比如途径上可以再多一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耳濡”的语言环境,化无声为有声,变间接为直接,调动各种感官一齐活动,以而帮助学生找到语感,捉住语感;其次,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再充分一些。实际练习时,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以读中得到感悟,获得语感。

二、以“教材”为指导,挖掘内在因素,有效培养语感。

这儿要说明的一点是:教材不能成为“圣旨”,不能“神圣不可侵犯”,它仅仅是一个参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范例而已,教材的真正功能应当是为学生服务的。在苏教版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可以以此多渠道、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

1.利用阅读浅析课文感受用词精美。

汉语的意蕴深刻蕴藉,有时真可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确,有不少东西我们能感受到其中的奥妙,却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语文教学中,很多只能意会的东西,我在浅析课文时,除了对文章的情节需要浅析以外,也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浅析、揣摩。这样,学生除学到一些理性化的东西外,还有了活生生的形象体验。

2.利用课后习题进行语感培养。

(1)近义词选择填空。
这里讲的是学生自由填空后,如何感受比较,以而达到完善。如有一次,教学中涉及到“雄伟”与“雄壮”的比较,我设计了这样两个句子让学生填空:
天安门广场北面是(?摇?摇?摇?摇?摇?摇?摇?摇)的天安门城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一首(?摇?摇?摇?摇?摇?摇?摇?摇)的进行曲。
学生学过《北京》一文,而且有很多学生曾经看过《开国大典》这篇文章,完成这一习题没有什么难度。但我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而是让学生读句子感受:若第一个句子用“雄壮”,而第二个句子用“雄伟”,行不行?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明白雄伟是指气派大,而雄壮则指声势大,这儿是不能替换的。这样通过近义词的比较,让学生具体地把握语言的正确、贴切。
(2)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时,要求达到不转变句子原意。那么变的是什么呢?学生可能刚开始还不大能够明白,这时,我让学生在完成改写句式的同时进行朗读、比较、感受。比如这一句话:“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我不由地发出赞美之声。”改后是:“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我怎么能不发出赞美之声呢?”语调一个是平缓,一个是上扬;语气一个是平和,一个是强烈,学生读了后自然就会感觉出来。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这种形式的练习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真是大有裨益。

三、以“写作”为指路,拓宽情感外延,有力增强语感。

阅读是理解语言,而写作则是运用语言,因而对学生进行语感练习还应渗透于写作练习之中。

1.读写结合,进行课堂练笔。

教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进行恰当的写作练习,不失为一种提高写作水平,增强语感的有效途径。对学生来说,通过读文,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学会了精词炼句、谋篇布局的表达方式等,此时对他们适时进行写作练习,就会水到渠成,久之,便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同时,学生的语感能力便能随之增强。

2.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我们小时候经常喜欢说这么一句话“日记日记,天天要记,一天不记,就要忘记。”这是说要把天天想写的事或人写下来。现在的学生可能最怕写的就是作文,其次就是日记了。我以为,首先要使学生对写日记有兴趣。日记的内容、形式非常自由,学生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他们会没有顾虑,也没有任何负担。其次,对写日记要强化。最初时要求可以低些,然后再渐渐地提高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都会有质的奔腾。

3.鼓励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完成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会有着着不当之处。我除了必要的亲身批改以外,也重视让学生介入批改。由于学生在自改作文时,免不了会对作文稿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在朗读中完善。当学生把经过自己反复修改的作文稿交给我的时候,我还针对学生写作实际,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该表扬的都给予表扬。至于学生在作文中有着的不足之处,则以商谈的口气,委婉地提出来,并鼓励其再作修改。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在修改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些句子固然通顺,但用词显得不够正确,导致意思表达不清;而有些地方经过修改,还可以叙述得更加精妙传神,则可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比较、推敲、揣摩其他用词、其他语序来达到运用语言的正确精妙,正确表达文字所蕴含的真正作用,以中使他们对语言有更深的感悟。因此,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既是一个写作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增强语感的练习过程。
语文课程有一个要求,就是让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进展思维。以中不难发现,语感能力是很重要的语文素质,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则是让语文学科本质回归的关键。教无定法,在这里我抛砖引玉,更期待同行一起来探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