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3488 浏览:95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改对课堂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探讨新的策略和新的途径。具体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大情感熏陶,培养爱国感情,进展学生个性;拓宽视野,汲取文化精华,提高文字鉴赏能力;讨论辨析,实践革新教学论文,提高阅读思维能力;注重积累,厚积薄发,挖掘语文学习潜能。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阅读教学情感熏陶拓宽视野实践革新教学论文注重积累
高中语文课程的革新教学论文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全新的课堂阅读教学将成为以后一段时间的教学主流。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做好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这是高中语文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前的阅读教学的缺点是: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在于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这是实实在在有着的弊端。那我们应如何推陈出新,来做好阅读教学,以适应于新课改的要求呢?笔者以为,应以以下一些入手:

一、加大情感熏陶,培养爱国感情,进展学生个性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培养爱国感情,强化道德品质,进展学生的个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着浓郁的感彩,有着栩栩如生的形象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形式,还有着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等,较之其他学科,更以自己独特的科学逻辑气力和感人的艺术魅力作用于学生的心灵,促其个性的健康进展。所以,教师教学时,一方面应以丰富的情感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形成师生情感的共鸣,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健康情感的萌发;另一方面,以生动、幽默、形象的语言,把学生汲取理解、同化的认知过程导向一种轻松、愉快、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这是我们做好阅读教学的情感目标,也是我们教学的首选。如教学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教师要用情感来启迪学生形成共鸣,面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能体现出坚强和乐观的心态,由此来使我们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的仗义疏财、慷慨大方、为友谊不惜牺牲生命财产的高尚人格,也会让我们顿生敬仰,以而使我们的人性受到一次洗礼。

二、拓宽视野,汲取文化精华,提高文字鉴赏能力

传统的守旧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制约教学论文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未几。要超越这种“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就要求教师不能“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而应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的见解为茂叶,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读解,实行“放养式”教学,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鼓励学生去探讨、钻研、吸收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精华,让更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如在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这一句,通过“点缀”、“袅娜”、“羞涩”这几个词语,拟人化地描绘了轻盈多姿的荷花,一幅和谐、优美的自然景观尽收眼底。

三、讨论辨析,实践革新教学论文,提高阅读思维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者想方想法把课文知识系统强加给学生,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本身就不适合于培养人才。而如今,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创造性,全新的阅读教学方式也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那阅读教学就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浅析,放心解答。也只有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练习和提高。
实践证实,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很多学生可登上创造性思维的最高层次。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在不定时、不定向的条件下进行,激发学生多思善想,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种思潮将在互撞中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可要求同学去搜集有关“三·一八”惨案的历史资料,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反动文人诬蔑学生运动的情况,鲁迅和其他作家写“三·一八”惨案的文章等等,让学生作些分类、浅析,拟出发言提纲,组织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想想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理解,得到什么启迪,写一点心得感受。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起来,革新教学论文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四、注重积累,厚积薄发,挖掘语文学习潜能

在学生获得革新教学论文思维的同时,阅读教学同样也要求学生注重积累。积累不仅是感受作家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不仅是课文的优美语句,甚至字词的理解,字句的推敲,成语、典故的读解,也是积累的重点。如笔者在教学《故都的秋》时,引导学生感受南国与北国之秋的不同,渲染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同时,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点滴印记,即可引出秋槐、秋蝉、秋雨、秋果——这些故都之秋的色彩,这时,就是积累的重要时刻,不仅要感受,而且要感受,字句推敲,牢记掌握。以后写作时就能学以致用,一举两得。又如个别字词的理解和推敲,也是积累的重点,“以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细数”一词正确恰当地体现了作者当时百无聊赖的心绪,还有文中“息列索落”、“卷”、“露”等词的运用,正确而形象。只有不断感受积累,深入领悟,才能以根本上挖掘语文的潜能。
文字,来源于生活,任何一篇作品都是生活的折射,固然它高于生活,但绝不能脱离生活。所以,以内容到形式,以思想到语言,都必须合情、得体。语文既然是语言和文字的学问,就必须以这两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运用能力。但传统的阅读教学只夸大论述系统的先容,教者充充实实地在学生的脑袋里塞知识,殊不知,考试时,学生却不能灵活运用,教和学都是事倍功半。我们应该着手开创一种新的策略:追求“实践性”的阅读教学。即以教者创设不足和学生发现不足相结合为条件,以学生在阅读中寻答案,在答案中求论述,在论述中以见解为中心,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这样,语文学习的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才能逐步深厚。厚积薄发,考试时,学生自然就有料可寻,有据可查,发挥自如了。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龙门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