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8490 浏览:33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是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寓环境教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课外阅读课渗透环境教育,活动课融入环境教育,都是提高学生环境意识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环境教育
作者先容:梁颜(1984-),女,沈阳师范大学环境教育探讨中心,2008级硕士探讨生,探讨方向为环境教育。
当前,环境不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之一。以本世纪60年始,世界很多国家在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以期培养出具有环境意识,懂得基本环境知识,能采取适宜行为保护环境,力争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地球公民”。我国义务教育大纲也明确提出要重视环境教育。因此,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很有必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一、在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一)以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看

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它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练习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进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家教委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工具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决定语文学科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环境教育要求学生: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责任。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1]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联系到我们中华民族存亡与兴衰的大事。祖国优美的环境靠一代代人去创造。所以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密切联系,由于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是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环境科学基础知识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以小学语文学科的教材看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文学作品多,其间环境教育素材丰富而生动,涉及大气、水、土壤、动植物等环境因素,而文学作品又具有审美作用、熟悉作用和教育作用,这就为我们充分利用文学作品里的环境道德教育素材,发挥文学的基本功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环境道德教育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无疑对引导中职生们理解掌握环境道德知识。培养环境道德情操,形成环境道德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作用。

(三)以当前小学语文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看

国家教育部为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到实处,于近年提出了对小学部分学科教学进行革新教学论文的意见。语文学科教学的革新教学论文举措和其他一些学科一样,主要是删减部分教材内容,降低部分教学要求,以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革新教学论文走势也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现实的条件。语文是语言文学形式和思想感情内容的整合。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学形式,学生在学习或练习各种口语及书面语技能时,总不免接触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各种思想感情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关于道德行为和修养的,也可以是关于环境知识或观念的。以这个作用上讲,为学生提供以环境教育主题为内容的听说读写教材,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知识或环境道德的感染和影响。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

“在语文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不是要将语文课转换成环境教育课,它的主要任务还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在语文学科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环境教育成分,融会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2]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的听说读写,以及对所描写的千姿百态的动植物和美丽的自然景物的赏析,感悟生命和大自然的神奇,在提高语文素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环境情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只有把环境教育和语文教学结合得恰到好处,才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利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环境保护的文章,如《鸟的天堂》、《桂林山水》等。在讲解这些课文时,小学教师应紧扣环境教育认知、情感和行为三大目标,留意以环境保护的角度去引导、渗透,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是每个学生义不容辞的道德责任。利用课文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可采用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如利用课本的插图和投影。这与小学生的认知学习心理结构是一致的。小学阶段,儿童学习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因此语文教学应以直观的形象引起小学生的留意,激发他们对环境的兴趣。

(二)利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环境有关的美文。这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小学生体验感受美的能力,让他们在花草之美、动物之可爱等中萌发爱自然,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情感,而且可以让环保意识扎根她们的幼小心灵,如《人类水资源近况》、《跪拜的藏羚羊》等。在小学高年级阅读中,教师可设计一些探究性的不足帮助他们感悟理解是很必要的,对于《跪拜的藏羚羊》就让学生做这样的不足:结合文章的中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怎样看待人与动物的联系。这些美文的阅读及其练习,对于形成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自觉保护环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意识、情感、价值观是体素质中的不同领域不能孤立地形成和在,它们的进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而学生主体介入、积极实践是加强这种连结的有效手段。”[2]因此,在语文课程中也可让小学生尝试一定得环保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小学生环境素养的目的。结合语文课的需要,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其形式主要有两方面。
1.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落脚点之一。首先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关心身边的环境不足,激发学生自觉介入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其次要精心指导学生完成习作,抒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情感。可供写作练习的环境教育题材很多,如某印染厂的污水排入河流,严重污染该河段。可以让学生们到受污染的河段看看,让他们亲身体验工业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举一反三写人与环境联系的作文。抒发自己的感想,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些环境不足,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倡议。实践证实,“在作文教学中注重环境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写作技艺教学论文,为学生选材提供了素材,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以而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3]
2.组织学生的户外实践活动。如学习《小树死亡调查报告》后,教师组织保护校园树木的活动。另外,在平时还可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捡废品竞赛;设计环保宣传画;写公益广告,并且到街头张贴;对家长及社区成员进行环保游说等。
以上这些活动实践性强,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深,有利于将情感价值观为实践能力,特别是对培养下一代浅析环境不足,解决环境不足的能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著。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祝怀新。环境教育的论述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