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6323 浏览:220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代教育论述以为,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过程,更应是健全人格、良好个性的塑造过程。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积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愉悦健康的环境中去体验,去感知,并以此来净化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以而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达到知情意行协调进展的目的,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谈谈浅见,与同行共讨。

一、依托课本,在诵读中体验情感

缺少情感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残缺的、低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子,可以说情感教育几乎渗透在每一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文,反复诵读课文,感悟作者遣词造句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爱憎。我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催生学生情感流露的语段的吟诵,让学生对文中关键词句进行品味、推敲,使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内涵和蕴意,让学生穿越文本表层,感受文章的内在“滋味”,以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思维的共舞。如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开头和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白衣战士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通过对母亲和“我”对话的语段的诵读,感受母亲对子女的浓浓爱心和不求回报的伟大情怀,以而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形成情感的共鸣。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获取情感

情感教育有别于文化课,其艺术性更强,在此过程中,更需要创设一种情感顺畅传递的通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实际,巧妙领悟课文内涵,把握课文的基调,或运用音乐渲染,或借助画面呈现,或通过教师富含感情的语言描绘,将学生自然地引入情境之中,使其如临其境,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深刻地获取情感体验,进而加深理解,陶冶心情,通过“怡情”来“明理”。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这篇感情浓郁的抒怀诗歌时,可以在气势磅礴的伴奏和恢弘厚重的音乐声中,通过歌唱家真挚的演唱,让学生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以而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借助联想,在想象中深化情感

学生获取情感体验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在对文本充分感悟的基础上,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让学生去联想,去想象,深化情感体验,愉悦心境。在教学体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时,可以通过开展想象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更深入地感知课文,以而让学生对大自然之美的感悟更为深刻。如教学《长江之歌》时对奔腾不息、气势磅礴的长江的想象,能使学生加深刻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在教学讴歌为国家和民族建设而献身的革命先烈的篇章时,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饱满,使学生对人物高尚品质和坚定的理想情操的熟悉更为深刻。如学习《军神》一文时,想象刘伯承忍受剧痛,即使床单被抓破了也一声不吭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真切感受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感受课文标题的深层含义。在教学体现人们只要布满信念,沉着勇敢,不畏艰难,就能克服艰难险阻,征服大自然的主题时,借助想象,更能感受课文主人公的光辉形象。如教学袁鹰的《黄河的主人》这篇散文时,借助想象,使学生眼前浮现出那奔腾咆哮、波涛滚滚的黄河的壮观景象和在惊涛骇浪中以容自如、勇立潮头的艄公形象,以而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了黄河的主人——艄公的风采。

四、启迪思维,在思索中进展情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布满温情的语言,富含期待的眼神,自然流露出的浓浓爱意,都影响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用亲情启迪思维,用爱心浸润思维,让学生在思索中多角度地感悟语境,多层次地去解读作者的内心,体验情感的厚重深广。如在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时,引导学生积极思索:文题为什么叫“永远的白衣战士”,而不是“永远的白衣天使”?以而让学生感受叶欣即使在面对生命危险时也绝不胆怯,勇于挺身而出的大无畏气概。再如在教学《生命的壮歌》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思索:作者是怎样选取素材来表达生命的壮歌这一主题的?以而让学生感受即使是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也能体现出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让学生在思索中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对生命的理解与亲情的感悟得以升华。

五、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巩固情感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是小学生的最爱。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活跃气氛,更给学生增添了情感体验的源泉,让他们在活动中娱情培智,巩固情感。比如开展“读百部优秀课外书”、“看百部爱国优秀电影”、“背百首爱国诗词”等活动,借助五彩斑斓的荧屏和铿锵有力、荡气回肠的语言文字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结合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如凭吊先烈、“为幸福院老人献爱心”等,用人文精神、感恩信念去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学会做人。
总之,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具人文和情感内涵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既是语文课程本身的需要,更是培养现代优秀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上风,使学生的心灵不断受到感动、净化,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责编钟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