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13604 浏览:581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进展的人才,即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想象是创造能力中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这种品质,既是天赋,又有赖于后天加以进展,因此,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如何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以为只要立足三尺讲台,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拓展教材,进行作文练习,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想象力。

一、根据课文材料,运用描写的方式,结合造句练习,培养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种很有效的策略,就是老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组织学生进行描述性的造句练习。如《桃花源记》,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课文第二小节中描写桃花源环境的句子为“触发点”,与学生一起,运用描写的方式,按照“这里的——美,你看……”这样的句式,进行想象性造句练习。练习分三个环节:首先,教师进行示范性、启发性指导: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杂树,一眼望去,就像一片粉红色的云霞。花下是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地上芳草茵茵,在阳光下摇曳。春风拂来,花瓣儿纷纷飘落,像一只只飞舞的粉蝶……接着,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文中的“桃林”、“土地”、“屋舍”“桑竹”等景物进行创造性描写;然后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推选出描写比较成功的学生参加全班交流。

二、顺着作者的思路,运用“续写”的方式,推想课文情节的进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说之所以吸引人们,是由于作家往往艺术地去设计安排情节结构,戏剧地反映人物的命运,让读者去体味、咀嚼作家的写作目的,感悟所体现的主题。假如以此体裁的课文进行想象练习,这就客观地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乘上想象的飞船,去编写未发生的故事,去设计人物未来的命运,学生会以中享受到虚构的乐趣,会有作家般的自豪感。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文章结尾写孔乙己在别人的嘲笑声中用“手”走出了咸亨酒店,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孔乙己到底怎么样了呢?是死是活?这些不足可以作为学生想象的内容;根据课文所写孔乙己好喝懒做的特点,孔乙己的命运会怎样?他会不会改掉身上的陋习而努力向上?这些也可以作为学生想象的内容,练习学生的想象能力。经过练习,学生学会了再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浅析和推理,经过这种熟悉活动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开拓思路,推动构思,塑造出生动新奇的艺术形象。

三、采用“扩写”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诗歌教学中,由于诗歌局限于篇幅,往往是点到为止,不能展开而留下空缺,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公道想象,加以补充。扩写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好的体现出古典诗歌的无穷魅力。如教《天净沙·秋思》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具体描绘小令中所涉及到的人、景、物,着重对环境以及人物的神态和心理作描写,尽可能充分体现出诗歌的意境。

四、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改写”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其重新构思,另拟题目,或另选体裁,再造新篇。改写尽管离不开原文提供的情境,但在人称、角度、重点的确立上,又与原文大不相同,因而想象的空间更大。如:施耐庵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改换人称,另选角度,重新构思:以鲁达的角度来写他是怎样救金家父女的;以镇关西的角度写他被打之后的感受的;以金家父女的角度写他们是怎样被救及被救后的感受……学生对结合课文材料进行改写是很感兴趣的,再改写的过程中,学生会专心探究客观事物中所蕴含的道理,同时,自觉地、积极地去质疑问难,以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策略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根据课文提供材料写作文,不仅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阅读练习与写作练习相得益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