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对策探微

更新时间:2024-01-04 点赞:29025 浏览:1319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长期以来,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似乎都未能摆脱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师范生进行教学专训的核心阵地,对师范生的重要量不言而喻;另一方面,“这门课程既不能以论述思辨的深刻性来吸引学生,又由于缺乏具体的教学情景显得抽象枯燥而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1]与此同时,即便学生投入了相当的热情与精力,在一番教学实习的检验之后,他们仍会感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的很多论述和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派不上用场,这门“最重要的课程”于是又成了“最没有用的课程”。学生们的意见或许有点偏激,但就这门课程“要提供语文课程、教材和教学论述,要练习以事语文教学实践能力”,还要“使学生具有以事语文教学的决心和信心”[2]的目标而言,收效甚微则是普遍事实。针对此近况,笔者以教学过程中载体、主体、客体、策略、结果等各个环节考虑,以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对策可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一、对教材的使用择重弃轻,化繁为简

通观目前出版的各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均不同程度地有着重论述轻实用,纲目繁杂等特点。李山林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算是独辟门路,但这类重实用的教材始终未能成为主流。显然,在暂时不能转变教材近况的条件下,选择性地使用教材,弱化过多学术性、系统性的内容,突出其运用性,是教师首要的工作。正如施良方所言,“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除了要考虑到与目标的相关性之外,还要考虑到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它们对学生和社会的实际作用,它们能否为学生接受,以及是否与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相一致等不足”[3]。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论述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作了大胆的调整,将微格练习调至总课时数(72学时)的44(32学时),剩余的40个课堂教学学时中,又分配出40左右的课时(约18课时)用于多维度能力练习,并在练习中融入论述教学。如在课前5分钟的课文导入练习入口语交际教学论述;在微格练习及评讲入五大领域教学论述;在阶段性课堂教学展示入教学设计和文本解读的基本论述。这样,教材中静止、生硬的论述便以实用、自然的形式悄然进入学生的认知视野中,加强了这门运用论述学科以“基础论述”到“运用论述”到“运用技术”的转化力。需要夸大的是,这些论述的转化,并不是一个随意、即兴的过程,相反,对不同练习板块中的论述介入,教师都是要作出预先规划的,甚至需要围绕规划对学生的实训内容作出调整,以确保这些论述在转化输出方式后仍能以系统、版块的面貌有序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二、以“双师型人才”观念完善教师自身知识能力结构

一门运用论述学科,若由毫无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讲授,其结果无异于纸上谈兵,必然不能对学生作出具体而实用的指导。遗憾的是,当前的很多语文课教论教师大多以“学院派”泰然自居,自信其掌握的论述已经足够解决课堂教学实践,加之目前语文教育界对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重视,更给他们不深入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找到了借口。事实上,语文课教论的课堂,绝不仅是一个教学生解读好文本的课堂。若非这样,高校中的文艺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教师就可以取代课教论教师了,课教论课堂还应是一个提供实践策略和技能的课堂。以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上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师既应有无需出户的案头探讨,同时也更要有良好的语文课教学能力,有对一线教师、学生近况的正确把握。一个集学科系统、科学的论述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为一身的教师,其论述是经过实践检验和修正的具有现实指导作用的论述,实在践经验由于有学科论述的指导和牵引更加具有普遍的示范作用。一句话,双师型人才是打通高师课堂与一线语文教学课堂的关键。
为使自身获得一线语文教学经验,高师课教论教师可以公道调配专业教学时间,到一线以事顶岗教学工作。此途径同时需要争取到学校教学管理部分的政策性支持,以使教师的脱岗实践得到全面的保障。另一种较为可行的形式是,专业教师可以自行确立单项教研课题,围绕实验目标设计相对紧凑的教学案例,再通过借班教学的方式实施该案例,获取相应的探讨数据。

三、以“示范式”教学理念组织教学

这里的“示范”指的是课教论课堂为体现新课标而示范、为学生日后以事语文教学而示范。我们可以说,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也就是对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堂提出的要求。高师语文课教论的教学本身就应当自觉地树立为体现新课标而示范的教学理念,唯其如此,才能让学生在一种整体的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方式浸润下逐步提升未来必须的以业能力。
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是多样的,如梧州师专林润之老师曾先容过他在高师语文教学论课堂中所实践的“探讨性教学方式”,这个方式由四个环节组成:“学习提示”——“自学探究”——“合作探讨”——“模拟实践”。[4]仔细揣摩,此教学方式与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六步教学法,欧阳代娜的“预习——质疑——点拨答疑——课后综合练习”的阅读教学案例,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互动型课堂等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处。沐浴林老师之教法的学生,定然会以中获得策略论上的启迪。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诠释型、探讨型、活动型等多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教学对策和案例。诠释型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探讨型以师生的对话为主,活动型以学生的展示为主。以参照、体验等方式组合学生学习。如将活动型教学目标的实施步骤确立为:目标定向——个人探究——小组评议——代表发言——争论总结。整个学习活动形成多维参照系:个体与个体参照,个体与群体参照,群体与群体参照,群体与教师参照,在参照中比较,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学习成果实现了良性互动。而体验式学习法夸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实践和体验。如在“作文教学”部分组织学生随堂作文,课后交换批改,最后是对批改善行评价,这样,学生——准教师们全程体验了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材料选择、修改、评讲诸环节,之后再来反观作文指导论述,学生的把握就较为深入、到位了。总之,中小学追求的自主、合作、探究,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同样能在高师课堂中建立起来,也应当建立起来。

四、开发针对性练习项目,建立定向、监管、评价相结合的制约教学论文机制

目前大部分高师院校都设立了微格实验室供学生进行模拟课堂练习。除微格练习外,教师还可以以其他维度上开发实践练习活动。笔者在教学中按课前、课内、课间、课后组织了四类练习活动。课前课文导入和朗读练习,解决课堂导入技艺教学论文和口语交际基本技能不足;课内评教及主题交流,重点练习学生浅析、驾驭不足的能力;课间板书设计展示,寻找板书设计及书写中的不足;课后小组教学实践及阶段性教学成果展示,提高学生的课堂整体驾驭能力。以上活动开展的频度和力度应视练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课程教学进度以及学生其他课程学习的疏密程度而适时调配,练习难度低的内容可持续开展,难度较高的创造性练习密度不可过高,否则轻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练习的效度就会大打折扣。
同时,无论微格练习还是各项针对性练习,建立定向、监管、评价相结合的制约教学论文机制是保证练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微格练习,教师应当确保练习前目标明确,练习中监控得当,练习后评价到位,切不可将微格课堂放任成学生的自由论坛。要落实这个机制,教师有必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档案袋,记录学生在每个练习单元中的体现、进步、成就,同时绘制班级学生微格练习汇总表,以总体上掌控学生的指导和评价情况教学论文,防止因班级学生过多造成评价和指导的罅漏或失当。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