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与渗透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9669 浏览:35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中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的是“学生在语言能力进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本文主要是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
新程标革新教学论文中,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夸大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定与落实,更是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是科学进展观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因此,《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应注重学生在语言能力进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我以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对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的熟悉。

一、语文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熟悉的误区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着一个普遍的错误熟悉:以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附加任务,因此很多教师即使在备课的教案中列出该目标,也是形同虚设,只是一味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策略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忽视了学习也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一种思想品质的升华。由此也导致了语文教学陷入了刻板和枯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独立有着的任务,更不是附加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表述为: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策略,以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过程。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一)更新观念,透彻理解教育目标

著名的文学家韩愈曾经在《师说》篇中对教师的作用和功能做过最经典的概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跟我们所说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一致的。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是授业、解惑的讲师,更是学生人生的导师。这也是新课改的应有之意。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长远进展,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师因语文学科自身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在教学中对学生情感培养和价值观的导向担负着更重要的责任。在当前应试教育的氛围下,只有顶住各种压力和诱惑,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不随波逐流,才能真正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把教育目标贯彻到底,为社会进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发挥教学的艺术,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语文教材是“最具美感的学科之一”,其精选的内容,都是文质兼美,蕴含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经典作品。教师应发挥教学的聪明,挖掘教材的内涵,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孝亲、友善等情感,提高其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1.阅读经典,陶冶情操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主渠道。教材选择的都是经典的美文,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感受到我国语言文字之美,更是受其思想的熏陶和启迪。如在学习张洁《我的四季》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性活动,此篇文字优美,富有哲理,在反复的阅读中,让学生体验生活的本质。
人生的春季:文中这样写:“我只有低着头,弯着腰,用尽我全身的力气压着我的犁头,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自己在获得生命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生命赋予自己的责任。
人生的夏季:文中这样写:“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在阅读中学生会以作者历经磨难时的坚强中获得为理想而恒久坚持的信心。
人生的秋季:文中这样写:“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收获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通过阅读,学生会对收获的理解有了一个全新的熟悉,人生的收获不仅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为这一结果而奋斗的过程。
人生的冬季:文中这样写:“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在阅读中,学生会感受到人生暮年的平和心态和积极人生。
阅读此文,通篇感受到作者执着的人生信念和永不言败的人生态度,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生活的联想,获得了人生的启迪。

2.创设情境,引领学生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能够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中去,在主动介入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接受情感体验。在学习舒婷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我设置了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董卿和任志宏配乐朗诵的视频资料:波涛汹涌的黄河,蜿蜒迤逦的长城、宏伟威严的故宫、蓝天下白鸽翱翔,晨曦中红日喷薄,年轻人活泼的笑脸,老年人闲适的生活,构成了一幅气势蓬勃的壮美画卷,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也深深震撼着他们的心灵,心中升腾起一股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心中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完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三)尊重差别,以人为本

新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推动教学论文每个学生的健康进展”,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特点、感悟能力等因素不同,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诠释对事物的个性化理解。作为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别,以人为本,实行语文的个性教学。让每一个人的情感都得以释放和宣泄,例如,在学习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我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自己也写一篇同样题目的文章,学生们纷纷以自身的体验出发,以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时间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那节课给每个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一切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格”。教育绝不仅仅是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教育,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教书育人的职业意识,时刻把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渗透于教学的每一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健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