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阶段性反思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34484 浏览:1588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二、明确阅读学习目标。

学生之所以批得散漫、无序和无效,在于阅读批注目标不明确。因此,我们的批注式阅读教学需要一个环节,即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有效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每次阅读、批注都有着明确的目的,将精读细研的功夫用在刀刃上。在批的顺序上,要由整体到局部再回归整体,把握住主要内容,理清行文线索,再深入到细部品味语言、体悟情感、质疑解惑;在局部的批注上,要积极倡导批注价值的判定与选择,由盲目批注转向有目的批注。比如,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批注;对重要的地方,进行多种层面理解的批注;对出色的地方,进行推敲式的批注。这些有价值的批注,直接指向的是阅读效率的提高。
批注目标的发现,本身就是阅读能力的体现。我们要根据年级阶段特点,加强示范引领,逐步放手,让学生终极具备这一能力。低段年级可将批注融于阅读教学之中,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批注目标,如读哪个自然段,圈点勾划出什么样的内容等;中年级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来确定批注目标;高段年级则进一步放手,形成自读能力后,任何一篇文章,学生都能按照课文题目、主要内容、重点词句、表达策略、语言特点和批判质疑等进行自读自批,努力将基本的阅读要求与个性化的阅读理解相结合。诚如郭小荣先生所言,要以精读、熟读为条件,思索大于批注,要让学生“不动脑筋不批注”。

三、加强读写结合。

叶老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说明语文教材是学生获得读写知识,练习写作技能的重要源泉。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要将批注表达形式作为批注式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写作策略和技艺教学论文,并适时鉴戒、移植内化为自己的习作素养和技能。
课程标准对于表达上的理解要求定位在“整个小学阶段,理解能力还是初步的、基本的”。它包括理解词句及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策略,感受思想感情以及阅读不同题材课文的基本能力。在低年级,重点是了解词句的意思,能读懂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一是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感受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二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三是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高年级一是理解词语在语境中天生的特定指意,辨别其感彩,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感受其表达效果;二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策略,敢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作出自己的判定;三是提高对记叙性、说明性、诗歌等文体的理解与把握。以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着很明确的年级阶段特点,为我们在不同年级阶段,如何关注表达、探讨批注提供了依据。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议论和抒怀等不同的体裁,在表达上应各有不同的关注点。
同时,要加强读写结合,以读学写,进行模仿、迁移和运用;反过来,还要学会以写的思路进行阅读批注,达到读写的互促双赢。

四、关注批注阅读的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这次会议中,专家们提出一些批注式阅读教学中的细节不足,我们都逐一进行了思索。
①“穿靴戴帽”(指在自学生字环节中给生字注音、写意序和部首并组词)在各年级都做,是否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
拼音、字词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需要不断进行温习巩固,才能夯实基础,使听说读写能力的进展不至成为空中楼阁,避免有些学生出现提笔忘字,错字连篇的现象。在具体的操纵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对难读难写难记字要加强指导。并以“瞻前顾后”的方式,加大生字词的温习巩固量,要将牢固掌握生字词作为语文学习一个保底的要求。
②字词的批注理解要不要使用工具书?
对这一不足,老师们在实践中反复尝试,发现使用工具书有利有弊。利是答案正确无误,弊,一是耗时过多,第一课时完不成批注任务;二是解释整洁划一,泯灭了个性理解;三是学生只是作解释的搬家,易形成思维的惰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是常态阅读中的常用策略,因此,不强求词语理解必须查阅工具书。但对于极为生僻的、确实难以理解的词语鼓励学生使用工具书。
③怎样进行质疑?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要有质疑环节,这是肯定的。我们要思索的是如何安排、如何教会学生有价值的质疑。
原来大多数老师将这一环节安排在了第一课时自读批注中,在进行交流时先说说自己有哪些疑问,然后同学间互相答疑。一位教师在执教《丑小鸭》时,学生的质疑五花八门:天鹅为什么要把蛋下在鸭窝里?丑小鸭的蛋为什么最后才裂开?芦苇是什么?丑小鸭冻僵在湖面上,为什么没被冰死?学生的答案也是稀奇古怪,比如有的学生说天鹅之所以把蛋下在鸭窝里,是它有多动症。这样的质疑尽管学生体现热烈踊跃,但所问与所答内容几乎都与阅读目标关联不大。
所以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在阅读中产生疑问,就是对阅读的内容,包括材料、观点、语言、写法等的真实性、真理性、正当教育论文性产生怀疑,多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之类的不足。不足的提出要有作用、有价值,才有交流和讨论的必要。安排的环节应该在读懂的内容之后,看自己所疑是否是其他同学所懂,假如没有,再进行质疑。
④题目应该怎样批注?
题者,“额头”也;目者,“眼睛”也。阅读一篇文章先要以横向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深刻理解标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的题目往往会昭示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有的题目直接点明文章主题;有的题目具有象征作用;有的题目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
批注题目,已经是批注式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内容,但对题目的批注大多采用的是阅读推测式批注。如学生对《一碗牛肉面》的批注:作者为什么夸大“一碗”,而不直接以“牛肉面”命题?这碗牛肉面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呢?为什么要夸大是“牛肉面”?这些批注可以说都有价值,它涉及文章的内容、行文的线索和情感的表达,但在其后的批注和交流中却再无下文。因此,我们可以在读完全文,做完文本内容的批注后再回到题目来自己答疑,以而站在整体的高度上更深地理解作者命题的作用所在。
⑤批注的顺序能否更灵活?
在总体程序的要求下,各班可以结合实际与学生共同创造自己班的批注顺序和读书策略。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终极学会并运用自由批注。一可在略读课文中加大放手的力度,通过学生的批注和交流来完成阅读任务;二可拓展到课外阅读,将批注与读书笔记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读书,而不是停留在看热闹的低级阅读阶段;三可与习作教学的互批互改相结合,教会学生以欣赏的眼光批注同学的习作,以修改补充的方式帮助同学。目前关于批注阅读中的课程拓展(如下图所示),还要进一步坚持下去。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即叶老提出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让学生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布满学习的兴趣、求知的;行为习惯——对学习的规则,一以贯之,体现出良好的学习品质;语文能力——不仅爱学习,也会学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形成较强的语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方式——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根据不同内容和不同情境,调整自己的学习对策,改善自己的学习策略。我们希望能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善,来接近、达到这个境界。
[1][2]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