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18939 浏览:839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堂中,教师一般是根据自己编制的教案,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有关知识信息输入学生的头脑里,并要求学生正确无误地接收这些信息。这种传统的教学程序,在传授知识上有它的可取之处,但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展学生智力上有其严重的缺陷。学生的大脑毕竟不是电脑,不能光顾“存储”,它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它有很多功能是电脑都无法取代的,如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想象思维等。本文想就培养学生的这三种思维能力谈谈语文教学。

一、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语文课中往往有划分课文段落层次这一环节,很多教师往往单纯为划分而教学生划分。实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所应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更正确地理清作者的思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背影》这篇课文,作者对父亲送别时种种细节描写,都是为了体现父亲爱子之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由点到面,先捉住某一细节,让学生思索。如:“为什么父亲在承受着丧事、失业两大痛苦之下反而还要安慰儿子呢?”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就会感受到这个细节体现出父亲此时对儿子关心体贴的心情。接着,教师即可启发学生以此类推:“那么,文中还写了哪些情节来体现父亲爱子之心的?”这时学生便能纷纷指出文中父亲爱子的其他细节,并会恍然大悟:作者写家境,写父亲送别前的反复叮嘱,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场面,原来都是为了一层层揭示父爱之情,并逐步把这种深情引向,使文章的中心得到充分的展示。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培养学生运用以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指导具体这一逻辑思维策略去浅析课文的能力,对学生独立阅读其他课文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捉住文章的某一个材料进行抽象思维,去揭示这个材料中所蕴含的“共性”。捉住了“共性”,文章中其他材料的很多不足就会迎刃而解。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其中琐琐碎碎的小事情及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大起大落的变化等情节,都在为文章的“共性”——“金钱万能”所左右。只有引导学生去发掘这个“共性”,学生才会理解为什么菲利普夫妇生活拮据,却要衣冠整洁地到海边散步;为什么他们买装饰用的花边,竟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为什么同是糟蹋钱,一会儿被称为“花花公子”,而一会儿却被骂作“坏蛋、流氓”等等。这很多不足都在告诉人们,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布满着这种的金钱联系,为了金钱,人们会全然不顾什么骨肉亲情、社会道德,那些自私贪婪、虚伪势利、冷酷无情的丑恶现象就会随之而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浅析课文中种种丑恶现象(材料)与本质(共性)的辩证联系,才能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会由此得到练习。

二、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体现深刻思想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展开形象思维,去了解形象所包含的作用,以而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例如,在教学《海燕》时,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其中的众多形象去想象、联想,以而领会这些形象所象征的深刻含义。卢启元在《春天的旋律,革命的宣言——赏析》中说:“在作品中,乌云、狂风、雷声、闪电象征沙皇统治,代表黑暗势力。这些黑暗势力相互勾结,对革命运动进行残酷弹压并作垂死挣扎。面对狂风雨的即将来临,海鸥‘恐惧’、‘’,试图逃避,‘掩藏到大海深处’;海鸭‘着’,被‘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也无比‘愚蠢’‘畏缩’,以为‘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就能避开狂风雨的冲击。这些动物心惊胆颤、张惶失措的情态,正是资产阶级和改良主义者害怕革命、贪图安逸,只想保全自己这一心态的真实写照,寄寓着作者无情的嘲讽和蔑视。作品中,咆哮怒吼的大海象征日渐觉醒的人民革命气力,狂风雨象征就要来到的革命红色风暴,太阳象征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海燕象征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光辉形象。作者满腔热情,赞美大海,赞美海燕。”(选自《中外散文诗名篇大观》,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学生只有借助想象、联想,才能理解这些具体形象所蕴含的象征作用。
教学《小橘灯》文题的象征作用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心人物小姑娘的形象和小橘灯的意象作对照性的思维。小橘灯朦胧橘红的光能照亮黑暗的山路,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在那白色恐怖的黑暗年代,给革命者以极大的鼓舞和气力,使人“似乎觉得眼前有无穷光明”。学生由此熟悉到两者形象的同一性,作者借小橘灯来赞美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这个深刻主题也就显而易见了。假如教师说教式地给学生注入小橘灯的象征作用,学生的思维将会凝滞,以致无法理解“小橘灯”文题的深刻含义。
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借助有关的直观形象,如演示、图表、录音、录像等培养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某个具体形象的印象,以而熟悉这个形象所具有的某种特性,如人物的思想性格或景物特点等,并理解作者在这个形象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三、培养想象思维能力

《孔乙己》这篇小说,对孔乙己的结局,作者没有写出确凿的消息,而用猜测的结尾。这时教师假如引导学生对孔乙己的“死”进行种种想象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无穷的悲剧意味,由此熟悉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是如此之深,以而激起学生对迫害知识分子的科举制度的愤恨。语文课堂中,教师善于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尤其理解诗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天净沙·秋思》这首元代散曲之绝唱,是通过带有深秋色彩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瘦马、夕阳)来寄托人物的凄苦之情的。语文教师只有启发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想象思维,在自己头脑里再现一幅“游子在黄昏古道上踽踽独行”的图景,才能使他们较易理解这首散曲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注重对学生输入知识信息,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传授知识中尽可能扩展对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开拓学生的思路,进展学生的智力,造就具有革新教学论文精神的新世纪人才。

(孙二梅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低级中学22142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