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6719 浏览:227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牛顿因兴趣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因兴趣改良了蒸汽机,爱因斯坦因兴趣创造了相对论,同样,兴趣也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就即是激活学生的大脑,就会大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轻松学习,愉悦受教,以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相反,兴趣缺缺,就会使学生学的枯燥,学的厌烦,学无所得。但学习兴趣却非天成,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如何激发,子曰:“循循善诱”,就包含了这个道理。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而使其创造性地学习,终极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有不当之处,敬希诸同仁斧正。

一、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重要举措之一,而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恰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载体。教师必须相信学生具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讨活动要布满信心,循循善诱。一堂新课,可让学生先范读,自己找生字,自己动手查字典,自己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自己分组讨论。使学生充分介入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只起一个指导、导航作用。这样更轻易集中学生的留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魏书生老师到台北讲课,采用的就是这个策略。他讲的是高中二年级的语文课《师说》,而学生却是初中二年级的,连课文都是学生自己选的,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诵读、自己探究,兴趣盎然,学的起劲、学的投入,魏书生老师乐得清闲,整堂课几乎没说几句话,却获得了极大成功。在做旁听的老师、家长、教育专家莫不叹为观止、钦佩有加。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还会根据课文情节让学生齐诵一句口号、模仿一个动作、演出一台小品,学生的出色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高涨。

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介入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翠鸟》—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灵敏,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不足:“以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灵敏?”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摆,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灵敏。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摆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正确、生动、精炼。

三、尊重学生,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进展。

有的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但可以让他对语文老师感兴趣,以而让他转化为对语文课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生活,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班的学生小明,语文成绩特别差,有一次他发烧在宿舍休息,到了晚饭时间,我跟他端去了热气腾腾的荷包蛋,小明感动的热泪盈眶,他对我说:“老师,我一定把语文学好!”一学期下来,小明的成绩一跃到了全班的中游。上课时老师应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学生回答不足,教师运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感受到探讨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四、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创造成功的记录,感受成功的喜悦,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我随机检查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我并没有由于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缺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我看了以后,柔柔的朝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像力,多有灵性和诗意啊!”随后我又问她“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等待的不是电闪雷鸣反而是如此褒奖,心头一暖,胆子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我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把她的练习当做讲造句题的范本对全班同学讲。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五、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索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索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不足比解决一个不足更重要。”例如《诚实的孩子》一文,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个不足:“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坏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回答‘不是我’却用的是句号呢?”这个不足提得很好,我马上做了个小实验,指着一块本来破碎的玻璃问一学生:“是你打坏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这时学生明白了文中感叹号表示表妹没有打坏的语气十分肯定,列宁的回答用句号,表明了他撒谎,语气不十分肯定。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不足的乐趣,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足的答案。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六、运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兴趣兴趣。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现代化教学手段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殊效果,鲜明的体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如在讲《邱少云.》一课中,我只做了2009年国庆大阅兵的课件,为邱少云恪守纪律、完成任务做铺垫。大阅兵的气势恢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姿飒爽纪律严明是全班同学心情激荡、线人一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