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7954 浏览:32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途径,把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任务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着力构建“自主教学方式”

(一)检查预习——发现不足。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学生要通过预习初步熟悉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作者以及与课文的内容相关的资料等.教师开始可预先指导学生预习策略,明确预习方向。随着计算机、电视广播、书刊及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的进展,学生学习的途径、渠道、方式日渐多样化。教师在其中可以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将寻找到的信息提供给学生,作为学生学习的原材料,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这样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搜集信息,让他们逐渐学会这种方式,培养自己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提出不足。初读课文是让学生对即将探求理解的语言材料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知识框架。这部分教学可采用默读、朗读、自由读、轻声读、指名读等读文策略。初读课文时学生可能不知道思索些什么,所以在初读课文条件出不足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读课文时思索要有方向性,使自学更有效.教师提出不足时要注重两个不同层次的不足;一是语言文字的不足,一是思想情感的指向不足。而不足最初要教师设计提出,随着练习的深人,逐步过渡到由学生来提出。
(三)精读课文——讨论解决不足。精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不足。教师在精读之前出示或辅导学生列出自读提纲。自读提纲要认真浅析课后思索练习题,捉住文中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归纳,引导学生以具体到概括,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内容。还要捉住体现语言特点的词句,让学生进行比较,理解作者表达的方式。讨论不足的目的是让学生交流心得,互相启发,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师引导——巩固练习。在前三步学习中学生逐渐掌握不足,并已初步讨论自主解决。学生间的这种相互启发式解决不足的方式决定了其熟悉还只停留在条理概念模糊的感性阶段。因而,这时教师的理性引导和条理性归纳将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明晰、有效。教师可将讨论的结果加以归纳,要结合所设自学提示和学生讨论情况来进行,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策略。巩固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积累语言,运用学过的字一词句。练习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依据课文而定。

二、适时采用多元教学策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类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学习类型的差别性。我们可以根据动觉学习、听觉学习、视觉学习的类型把学生分类编组,再把大组分成几个4-6人学习小组。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类型进行教学,要兼顾学生的几种学习类型来综合设计教法,揉合图片、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实施多元教学。在学过程中,使几种学习类型的学生都能以自己所擅长的策略完成学习。
在教学《鸿鹅》一课时,先播放舒缓的乐曲,放松大家的情绪,为营造一种跟画面一样的静的效果,对听觉学习型的学生作用会更大。接着出示挂图,让视觉学习型的学生描述画面的美与静,无论以色彩描述还是意境描述上都生动出色,也就给听觉学习者提供了一次感觉画面和课文内容的美与静的机会;让动觉学习型的学生做出渔人悠然吸烟的神态和鸿鹅站立的姿势。学生们各得其所,学得很有兴趣,还有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挑选几名动觉学习型的学生分别扮做渔人和鸿鹅,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要求挑选出来的几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出相应的动作,其余的学生或听读,或观看,学得兴趣盎然。对文中的一些描写动作的词,不要老师去圈去讲,学生已凭着自己的经验与想像表演到位了。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进展了学生的智力,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聪明的大脑。多元的教学策略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多元”的目的是兼顾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是需要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二是需要学生外在的学习激励。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坚持以鼓励为主,调动积极因素,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坚持集入原则,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和主张对事不对人的交流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即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主,在课堂对策上采取使学习者经验共享的方式,营造一个良好氛围,通过学习能充分分享来源丰富的各种信息,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风格橄学生真正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生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讨者和探讨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有需要更强烈”。教师组织教学过程要注重创设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欢快。教学中,让我们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乐趣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