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灵感思维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5100 浏览:19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与思维相辅相成,联系至为密切。而今,语文教学多注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培养,少讲甚或不讲灵感思维的练习,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误区之

一、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人类的三种基本思维方式分别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其中灵感思维不可等闲视之。关于灵感思维这一概念,古今中外的文论之中,几乎都有诠释。我国古代《文赋》指出:“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意即灵感产生时,文思如天风海雨。而文学创作和探讨都离不开灵感思维,“思如风发,言若泉涌,摇笔挥洒,骏利无状”的境界恐怕非灵感思维难以达到。假如说文艺创作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加工,那么,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对文艺作品的再创造。特别是语文课本中的散文诗歌等,离开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便难以引领学生进入其中去欣赏品味。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指出:凡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难以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所以,灵感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思维方式通常能体现出一定的教学水平和课堂艺术。
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正处在“愤”和“悱”的思维阶段。他们知识丰富,思想活跃,对外部世界无不布满好奇之心,高度的好奇心又促使他们想更多更深地了解外部世界。有经验的教师会针对这种心理,采用一定的方式,激发他们的灵感,帮助学生产生更为活跃的思想和联想,以而结出创造性思维的果实。
现今,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两种思维方式: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突出的思维方式是对四周客观事物的观察呈现理性、逻辑的浅析;人文主义则更多地重视感知灵感和综合。显而易见,前者稍显呆板,后者略呈浪漫。假如把这两者有机结合,相互通融,艺术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之中,打破传统语文教学只夸大“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定式,在思维活动中立体交叉,创造者即活动的主体一定能在最佳的心理构成和心理协力作用下,获得强烈的、明快的、和谐的革新教学论文意识,进而使已有的感性和理性知识信息,按最优化的科学思路,灵活地借助想象和联想、直觉与灵感等因素,实现重新组合,脱颖升华,并以此推动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基于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就需要自觉地运用灵感思维策略,在原有的形象生动的言语表达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造语文教学课堂氛围,进行语文课的协同合作教学。即通过言语、实物、图像、音乐等直观教学形式来启迪思路,通过联想、想象等抽象思维方式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灵感思维通常遵以这样的“教学链”:
首先是入境。灵感不是天外来客,它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境域,才能让学生“入境”。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情境,诸如实物演示情境、图像再现情境、多媒体显示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来促使学生浮想联翩。比如在讲授《荷塘月色》之前,我们可以先播放名曲《春江花月夜》,通过悠扬、舒缓、美妙的乐声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产生有关“月”的思维联想和艺术感觉。这样,教师就借助音乐语言给学生创造出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其身临其境,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其次是启迪。启迪是连接各种思维信息的纽带,也是开启新思路的钥匙。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思路诱导,在系统讲授过程中,假如教师正确地把握了内在的作者思路,并据此明确自己的讲课思路,有意识地启迪学生追寻教师的讲授思路,以而有效地影响、丰富和优化学生脑海中解决不足的思路网络;二是教师的课堂提问、悬念设置等,要有利于学生以各种“启发原型”中得到启迪。如讲授《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可启迪学生以理清文章脉络为基础,探寻文章写作手法,以此来浅析把握“空中楼阁”的内涵,并以理解关键语句的策略,由教师提出相关不足,采用前后对照的形式,明确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握作者情怀,以而熟悉写作构思的自然巧妙、天衣无缝。
再次是触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言:“读书贵有心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教师的教学启迪必然引起学生学习的触发。而真正的触发应该有一种创造的、一种神圣崇高的心境。如读《我有一个梦想》时,应深切感受到自由、同等、和谐对这个世界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是顿悟。它是灵感在潜意识孕育成熟后,同显意识沟通时的瞬间体现,是一种自由的、内在的、深层次的心领神会。它要求学生在阅读鉴赏时,不拘泥于字句、章法,能够超脱客体的具体形貌、个别细节,作出非凡的联想和想象。如读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天孙自可留。”教师应在浅析初秋景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这里环境的特点,熟悉到这种环境的特点正是诗人理想之中所追求的那种阔别尘嚣、宁静闲适、安闲惬意生活的写真。
综上所述,通过“入境—启迪—触发—顿悟”这一环环相扣的教学链接,形成了公道的课堂教学结构,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语文教学中知、情、意的和谐统

一、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责编木子)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