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与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6123 浏览:215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02-01
摘要:古诗教学的作用不仅在于让学生以小就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古诗能使学生较为正确地熟悉古代社会,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进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与对策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进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进展与提高。

一、反复吟诵,陶冶性灵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量。通过吟诵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艺术修养。所以古诗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就朗读的指导而言,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初读,感受诗意。古诗的朗读必须注重节奏和音律,要做到抑扬抑扬,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这些在初读古诗时就应让学生有所感受,使学生达到意会的程度。
精读,加深理解。初读是较为朦胧的理解,第二阶段的朗读要设置一些不足或引导学生发现一些不足,再与浅析相结合,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巩固,呈螺旋式交替纵深进展。品读,深化理解。在这一阶段的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品味诗的关键词句,理解诗的体现策略,在理解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描绘诗中的具体情景,感受诗歌的艺术气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简而言之,反复朗读是古诗教学中的主要策略,指导朗读时必须要有目的(不是光把诗背熟),要循序渐进。既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又陶冶了情操。

二、巧妙浅析,理解诗意

1.借助历史,使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诗意。

在唐宋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情况教学论文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遭遇的一种感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了解创作背景后,才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地领悟。如林升的《题临安邸》,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历史背景:中原被占,宋高宗不思恢复,而是安于一隅,在杭州建明堂,修太庙。达官显宦,富商巨贾也相继营造宅第,杭州成了他们的安乐窝,具有了当年汴京的规模。而当年的汴京,也是巨宅别墅,秦楼楚馆,歌舞无虚日,以至朝廷倾覆。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便可以正确理解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并不是南宋的繁华景象,而是苟且偷安的证据;“西湖歌舞”并不是升平气象,而是亡国之音;“游人醉”并不是对太平盛世的沉醉,而是乐不思蜀的醉生梦死之态。
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搜集资料,适当补充一些与诗歌有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一些由时代造成的隔阂,还可锻炼学生课外积累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学习古诗时,是有历史的“东风”可借的。

2.围绕重点词句展开浅析。

大部分诗,它的内容是围绕一个词或一句话展开的,这就是诗中的重点词句,这些词句往往是诗人思想感情的一个集中点,或是全诗内容所围绕的一个中心,捉住重点词句有利于理清全诗的思路及诗人所要体现的思想。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找重点词句的策略,并将它作为浅析的切入口或“破译”诗意的重点。例如《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唐乾元二年春天遇赦,离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的。全诗采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艺术画面:晨曦初露,彩霞满天,以白帝城飞出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直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层峦叠嶂,夹道迎接……好一幅长江三峡行舟图啊!看来全是写景,诗人是怎样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感情呢?我们可以用抓关键词句的策略来再现这个意境。诗一开头,诗人用一“辞”字,把告别白帝城时的气氛写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接着用“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照,体现了诗人轻松愉快之情。猿声用“啼不住”修饰,足见诗人心情的喜悦。而以“轻”饰“舟”,足见诗人心情的轻松。通过这些关键词、句的点染,诗人披霞乘舟,顺江东下的鲜明形象便历历在目,其欢快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描绘了诗歌的“境”,点出了诗人的“情”,学生的想象自然会进入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适时拓展,提高能力

我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诗歌都布满了诗情画意,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如: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时,我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以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学生演一演“留连戏蝶时时舞,安闲娇莺恰恰啼”中的蝶和莺,让画面在学生眼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也成功体验了诗的意境。学习完这首古诗后,我采用以诗引诗的策略,让学生把学过的《春晓》,课外画一画,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意境中,再次感受到了生活的诗情画意和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

四、古诗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古诗教学中既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也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诗歌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力地驾驭全诗,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诗中“有生命的东西”,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主动性的天地。在教材中收录唐宋时期名家诗篇,这些古诗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程度而选定的轻易理解接受的五言或七言绝句。但唐宋毕竟是遥远的过去,在社会环境、生活特点,语言习惯等方面与现在有着着一定的差别,学生这方面知识的欠缺,造成了学习古诗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对唐宋诗歌的特点,诗人的生平及文学风格,特定的历史背景要有所了解,这将有利于古诗教学的顺利进行。如,了解唐诗“以情景为主,即叙事说理,亦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蕴藉”,宋诗是唐诗的延续,它侧重于“运思造境,炼句琢字,皆剥去数层,透过数层”,并“以清奇生新深隽瘦劲为尚”的特点,则有利于在探讨唐宋诗教学时有所侧重,有的放矢;了解历史,了解诗人,则有利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动脉;掌握古诗的语言特点,则有利于扫清教学过程中的语言障碍。
总之,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进展与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