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6143 浏览:209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对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集中体现了“以学生进展为本”的宗旨。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教育革新教学论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能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而课堂探究性阅读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探讨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对课文进行阅读与学习,并在其中自主地发现不足,探究不足,获得新知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试把教学过程中的做法与同仁们探讨一下:

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探究热情。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描绘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状态或景象体现出来,激发学习热情,进展革新教学论文思维。创设学习情景,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介入探究活动。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激趣、图像激趣、动作及表演等各种教学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学习《春》这篇散文之前,先可以向同学们展示春天的各种图片,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描述自己心中的春天的样子,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抢着描绘自己心中的春天。最后教师再因势导入散文大家朱自清是如何描绘春天,鼓励学生去文中找出与自己的感受相同的语句。这样,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探究作品的文采,探究作者的感情都能很好得到实现。再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展示音像资料,学生们可以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美妙自得。学生当然会听得津津有味,轻松自如。那么教师就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探究,苏州园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园林实景以小导游的身份先容苏州园林。整堂课就如同一次游览,通过师生互动、对话交流等形式,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可见,只要我们老师善于找准激趣的导向,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景,使学生感觉既有趣又有疑,因有疑而生趣,让学生探讨的潜能和阅读的有所指向,产生阅读期待,急于通过阅读课文来感受文章的“美”,达到激趣启疑的目的。学生有了读书兴趣之后,教师适当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对课文的了解情况,探究自己的学习方向,制定出学习目标,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不足往往比解决一个不足更重要。”所以,在自学探究中,我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以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革新教学论文能力。为此,在具体指导读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做到“三边”:边读边记(把重点句划出来或把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边读边说(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结论,对于重点不足及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采用同桌讨论的方式,通过边读边议,互相交流,使读更有收获);边读边想(知识的形成过程怎样?结论是怎样得到的?结语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并能进一步对课本中的内容质疑问难)。其次教学生学会思索。在指导学法过程中,要以练习学生的思维为主线,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想,边看边做边想。教学生会思索,要做到三个“善于”:善于带着预习中的不足思索;善于随着老师提出的不足思索;善于以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的思索。把听讲、思索、记忆结合起来,逐步培养积极思索、善于思索的习惯。再次教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小结,可以进一步推动教学论文主体性的进展。如,每节课的总结阶段,可提出:今天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是用什么策略学习的?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策略?等一类不足,让学生归纳总结。给学生个性思索,感悟的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乐学探究的学习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给学生搭建互动探究的桥梁。

探究性学习在需要学生深入思索、不懈探究的同时,也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答案,共同寻找事物规律。那么,我们教师就应善于捕捉学生阅读对话中的创造性火花,适时地组织生生交流,同学互动和合作探究,推动教学论文学生之间的心灵融合和聪明互动,给学生搭建互动探究的桥梁。
如教学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的《诗五首》,我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按“以中,我读出了”的句式进行表述,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他们自选话题,在五首诗中寻找、品味;互相讨论、交流,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品读诗文,且以“美,美在”的句式进行表述,为学生架设了整体感知文本、互动探究的桥梁,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责任代表本组并促动本组其他成员去积极介入全班性讨论发言。这样,充分尊重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别,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探究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一些平常内向胆小的同学在同伴的鼓励下,也变得主动起来,通过小组探究,分工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优点,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少数学存活在的守旧倾向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收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四、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成功能让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有探讨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假如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的!教学中发现,学习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每次都会获得成功。对于未获得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探究性不足或设想,教师都应认真对待,积极引导。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对策,并以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促其积极自动地介入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之中。
可见,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获得知识,培养了一定的能力,掌握了策略,也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进展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积极提倡探究性学习,让探究性学习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黄培文,教师,现居广东紫金。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