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言语心智技能练习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29085 浏览:1321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了解阅读活动的心理历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心理作了这样的说明:“阅读是以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作用的心理历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也就是说,在阅读时,感知、想象、联想、思维、记忆等心智因素,浅析、综合、推理、判定、归纳,演绎等各种意向活动,都是具有调节、推动教学论文作用的各种心理因素,它们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渐进的过程,成为决定阅读水平的关键所在,把握阅读心理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阅读认知心理过程,对于提高阅读主体——学生的阅读水平,改善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少的情况教学论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对于语文的工具性,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据北师大教授张鸿苓先容,中国学生到国外读书,与国外学生相比,阅读速度明显偏慢,导师指定的书目,在规定时间很难完成;其次是不会阅读,由于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么不读,要么一点一点地嚼,所以我们的学生不会浏览,不会跳读,眼睛不会扫视,不会很快捉住要点。究其理由,就是由于学生在长达十多年的语文学习中没有掌握阅读的技能。
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转变教学就是使学生“学会”的观念,提出教学生“会学”的观念。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天生为接受知识的行囊,而是把学习的技能和策略教给学生,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技能和策略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当今时代信息的激增,使教师传授知识的局限性与知识的迅速扩展更新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此,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奉送真理”,而在于“教学生发现真理”;而对学生的智力与自学能力的要求,又使得“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成了当务之急。要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能老等人家给,要学会自己去拿。吕叔湘先生在《吕叔湘论语文教学》中曾说过:“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个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你不给他这个钥匙,那有多少宝贝他也没有法子拿得手。”这个“钥匙”,就是工具技能。所以,语文学科的工具技能性和阅读教学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叶圣陶先生早就讲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学生学完了一篇课文,仅仅是学完了一个“例子”,一本书学完了,也仅仅是学完了一本“例子”。我们总不能只让学生学例子吧。不幸的是,现在的大多数学校,还是只学“例子”。初中三年加高中三年共学了12本“例子”。“例子”不过是培养看书能力的凭借和材料。例子,就像数理化中的例题,能听懂、看懂例题不是终极目标,能够运用例题中阐明的策略进行类似的运算才算完成任务。同样的道理,在语文课上听懂课文本身也不是终极目标,使学生自己能看懂同类文章才算完成任务。可见,语文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较之于知识传授远为重要。在知识与能力的不足上,要转变把语文教学过程仅仅看成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考查主要考知识的倾向,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主体,使知识、智力和谐进展。由于语文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学习它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还必须会“运用”,教师应该把传授知识和指导运用结合起来,并在指导运用、培养能力上多下功夫。
因此,语文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教给学生进行各项言语实践的技能。课堂中能组织练习的是技能,不是能力,只有技能才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和桥梁。能力是技能活动长时间在大脑中内化积淀的结果,是技能练习的终纵目标。吕叔湘先生说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加复杂罢了。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不正确就不能获得所要求的效果,不成其为技能。”中学阶段要打下一个基础,要学会使用语文的基本技能,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完成,才能达到“正确”“熟练”的程度。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以朗读、吟诵为主,这是一项眼、口、耳、脑并用,情感介入,操纵性很强的言语活动。这种教学策略,讲究直觉的感受、经验的积累和意会的领悟,“涵泳玩索,久之当有自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夸大的是诵读对作品理解的重要作用,这有其公道的因素,但是,古人的这种诵读是一种以“习得”为主的学习策略,更多的是机械的重复,效率非常低下,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那么,怎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现在的学生不必像私塾里的学生那样花太多的时间进行机械的练习呢?朗读材料是书面形式的交际用语,口语交际中十分重要的语气、语调、语速、停顿、节奏等在书面语中难以看出来,即便是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作品,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等也可能不一样。由于,作品的内容、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意图等因素决定着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等。假如在学生“习得”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学得”这一知识点,再通过具体的练习,定能形成朗读的技能技艺教学论文,以而更好地推动教学论文、推动以“习得”为主的吟诵。记得曾经听过学校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上的一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公然课,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她把这首词和的《卜算子·咏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两首词固然题材和体裁相同,但通过具体浅析,发现这两首词在内容、主题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情感等方面都相差很大。陆词是咏怀之作,上阕主要是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的凄凉、愁苦的处境:它根植的地方,是荒凉的驿站、断桥旁边,再加上黄昏的风风雨雨,显得更加冷落凄凉!下阕是通过体现梅花的品格来托梅寄志:一任群芳嫉妒,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灰尘了,依旧保持着清香。表达了陆游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一身傲骨。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一代伟人无所畏惧的豪迈情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无私无畏的道德风尚:上阕,领略到梅花倔强刚毅、挺拔向上的性格;精妙之处在下阕“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句,也是该词的“意境”所在,觉察到梅花有一种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君子气魄。同样以梅花为题材,与陆游孤寂、悲观相反,布满着自信和乐观。通过浅析和形象感受,确定表达策略: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的《卜算子·咏梅》
内容基调:凄凉 壮观
情感基调:低沉 高昂、热情奔放
朗读语气:气沉声缓 气满声高
朗读语调:低沉 高亢
朗读节奏:缓慢 欢快、有力
学生在掌握了这样一些朗读的技能技艺教学论文后,经过反复的诵读和多次科学的练习,以后对任何一篇朗读材料都能自如地进行朗读吟诵,这样的朗读练习真正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作用。
(何英,孙萍江西省鹰潭职业技术学院335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