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语文课堂教学理性回归

更新时间:2023-12-24 点赞:30792 浏览:1440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三、本真的语文课不妨少一点“精雕细琢”,多一点“破绽缺憾”

目前很多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教学观摩活动,追求的效果是“一气呵成”、“滴水不漏”、“天衣无缝”。教师对待一堂课就像是对待一件艺术品一样,进行精雕细琢,让它不断地趋于完美,对一些“破绽缺憾”避之惟恐不及,而且往往为了追求课堂表面的圆满常常有意无意地防止学生出错,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教学论文却被掩盖了。实在,一堂课假如没有“缺点”,就是这堂课最大的缺点。以更大作用上说,学生的错误就是一种资源,关键是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利用这种生动鲜活的教学资源,使“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鹬蚌相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教师先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叫孩子们把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再进行探讨。一开始,孩子们提出的不足都在老师的预设之中,忽然,一学生站了起来,说:“河蚌牢牢地夹住了鹬的嘴,为什么鹬还能讲话呢?而河蚌假如讲话的话,鹬不就可以逃脱了吗?”
当时老师一下子有点不知所措,稍微定了定心,又把不足抛给了学生:“其他同学是如何想的呢?”
另一个学生发表意见了:“你不知道这是个童话故事吗?童话故事都是假的。”
可是,刚才提出不足的学生却不这么以为:“童话故事是假的,是编的,那《狐狸和乌鸦》也是童话,乌鸦为什么一张嘴说话,肉就掉了?”显然,他是想证实就算是童话也应该符合逻辑。
这时,其他学生也纷纷参加了讨论,课堂就像炸开了一锅粥,你一言,我一语,孩子们为这一不足争得面红耳赤。
此时,老师趁势引导说:“老师也觉得有不足,但假如这则寓言缺少了河蚌和鹬的语言,那文章学起来就干巴巴的,没有任何生动可言了呀。”
听到老师这么一说,大部分同学都面面相觑。老师继续鼓励:“你们这么聪明,一定能想到办法的。”
“等他们被渔翁捉住了,把他们分开后他们就会争吵,不就有生动的语言了吗?还可以加入后悔的话呢。”
“孩子们真是天才!”老师又鼓励道,“这样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但需要有较大的改动,能不能既改得少,又符合逻辑呢?”
沉默了片刻,一学生站了起来,说:“我们把说改成想,它们心里在说话,文章也一样生动。”
这策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同学继续兴致勃勃地学习起课文来。
当学生的想法完全越出了教师的预设时,这位教师并没有简单地加以否定,也没有不加理会。而是借此契机,及时调整了预定的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这堂课打乱了教师预定的教学内容,所争论的内容似乎跟教学目标没有多大的联系,教学方式的处理也许不够完美,有时还显得有点凌乱。但是,课堂上追求的是教学的真实自然,呈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老师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与想象力,成功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觉得这比什么都重要。
没有丝毫“破绽缺憾”的课堂也许是“完美”的课堂,但却可能是虚假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求真,然后才是求善、求美。一些有缺憾的公然课可能会由于教者在课上更多关注学生的学情,顾不上教学流程的精雕细琢,更没有尽情体现自身的学术、才华,但是这样的课有不少是真正让学天生为了课堂的主人。有些课由于课前没有对学生进行暗示渗透,更没有精心排练,也许课上得不那么顺利,但它少了几分花架子,增添了几分真实,这样的课让人反思,激人探究,催人改善。所以说,语文课少一点“精雕细琢”,多一点“破绽缺憾”又何妨?
本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性回归。本真的语文,追求的是真实、自然;本真的语文,追求的是扎实、有效;本真的语文,追求的是简单、高效。当语文课因追求热闹而丧失了“语文味”时,当语文课因追求完美反而缺少了活力时,我想,还是让语文课回归本真吧,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教师真真实实地教,师生一起追寻、跋涉,共享生命的拔节。
(顾敏静,江阴市璜塘实验小学,214407)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