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下语文对话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2902 浏览:82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因而美丽。语文学科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关注着人文、人性、人情等,内容丰富多彩,情浓意蜜。
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应力求开放性、实践性,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教学模应逐渐淡出语文教学。但是,我们还会时不时地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仍拘泥于课堂,视教材为神明,注重浅析,脱离现实生活,机械地进行习题的操练。这就使语文教学缺乏了生机与活力。我们呼唤灵动的中学语文教学,而对话是实现灵动、体现人文、人性、人情的有效途径,也更能体现交流者的情感态度。
下的对话,已不是一般作用上的沟通。它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
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历来人们以为其主题是体现人性的,而刘心武先生却以为,其深刻处是体现人性中对于倾诉的渴望,即要求别人接受倾诉的渴望。祥林嫂因倾诉不能在倾听者中引起同情,而使自己处在巨大的苦闷中,结束了她凄惨的一生。现实生活中布满着寂寞与孤独,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生活的认知去体味作者笔下的思想。学生只有通过与作品的情感对话,才能理解《祝福》的主题,才能提升心理素养、文化素养,才能加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语文课还要靠获得气力。下的对话意味着交流之后的认可,肯定之中的引导。
对话是两人或更多人之间的谈话,而非一人之间的“一人堂”。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及隐性生活等的介入教学方式,通过这些因素的介入、评价,学生能够各抒己见、了解深入、掌握全面,语文教学也能够让思想得以闪现,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
孟浩然的《春晓》,此诗几乎妇孺皆知,体现的是作者对社会人生漠不关心的一种超脱,体现的是一种十分虚静疏淡的心情,也是一种优美的宁静与和谐。但不管哪种解释,都让后人吟咏不已,这是由于他对静穆艺术的追求,是源于庄子的静观人生与世界,更是以静为美的哲学情节的再现。
下的对话意味着专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聪明开启聪明的相互造就。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语文要在教学中体现出应有的。语文的学习侧重于语言文字的习得、思想性情的陶冶,这都有赖于心与心的撞击、情与情的交流,语文教学缺少,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无论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还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都要活动出如灵魂般的音乐,体现出语文的人文味、人情味。
语文,运用对话唤醒沉睡的诗意。
人类的生活中饱含着各种心理感情,喜悦之情、悲愤之意、激动之举、悲愁之表等等,而语文本身也隐藏着这些丰富之情。要使语文的这种蕴含之情得以显现,则需要用唤醒沉睡与蕴含的诗意。语文教学,不仅要用感情去感染人,还要用感情去转变人和提高人。这便是审美情感。如沈以文先生的《边城》里体现的人性美与自然风光美,正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用去唤醒学生心中与之相对应的诗意与理想。
人类的生命,因而更显美丽;当前的语文教学,由于而更加动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在对话中用点燃。
著名物理学家、散文家詹克明说:读书,尤其是完全没有功利之心的倾心阅读,是“灵魂的大自由,生命的大安闲,向善的大追求”。唐代杜牧有一首吟咏得十分精致的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后人武断地责难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这里缺乏审美的判定与感受,是语文教学的非艺术化,非审美化。而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艺术思维、审美感受的养成,就要企及在高质量语文对话教学中实现,实现主体间性灵的题中之意。
一堂课拥有了,教育将获得刻骨铭心的气力;一堂课拥有了,生活、生命将因此而灿烂。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孙建军.语文对话教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薛世昌.文学创作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4]王玮.实现“对话教学”的四种形式[J].人民教育,2004(15—16).
[5]邢秀凤.对话式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平台[J].中国教育学刊,2006(3).
(责任编辑刘宇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