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25793 浏览:1186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的课堂对话包括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还有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而师生对话是课堂中最为主要的对话方式,它能使课堂变得灵动起来。
语言在对话中积累
教师的课堂对话应该是诗意的,这种诗意体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布满诗意的对话语言中。要将人文关怀和哲思感悟融合于提示语、过渡语、评价语之中,如雨后空气、汩汩清泉一样滋养孩子们的心田。
例如,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时,老师首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发言,老师能感觉到大家的确被桑兰的一言一行所深深感动着,心里也非常敬佩她。接着出示一道填空题:桑兰,你真是个( )的姑娘!让学生练说。紧接着又借题发问:怎样来理解课题“微笑着承受一切”?有了对桑兰事迹的具体了解,有了对桑兰精神的深切感悟,学生的答案也是出色纷呈。顺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又小结道:生命中突如其来的狂风雨,我们有时是无法逃避和抗拒的,那就让我们勇敢地抬头,在不屈的奋斗中学会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吧。
这些由教师巧妙设计的布满诗意、饱含哲理的话语,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素材。有了这样的师生对话,便有了情感的交流融通,就会有放飞灵性的生命欢歌。
同等在对话中彰显
在教学《最大的麦穗》时,有这样一段出色的教学组织。老师先说道:“实在,苏格拉底已经预计到了事情的结果,与其说布置给学生们一个任务,不如说是让弟子们进行了一次实验,这位哲人究竟想告诉弟子们什么道理呢?轻声读读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忠告,想想他说了一些,是怎样说的?”学生读书思索后教师亲切地发问:读懂了吗?现在读懂的请把手举起来!好,就请你对弟子们说。
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后,教师走到其身边幽默地说:“请问苏老师你第一句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说?”学生回答道:“我把‘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读得重些,是想让弟子坚信最大的麦穗是有着的。”教师又问:“那第二句你又为什么又这样说呢?”学生感受颇深:我在说的时候夸大“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意思是想告诫弟子要立足现在,不要犹犹豫豫,错失良机。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与学生用亲切、真诚、同等的对话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蕴含着、同等精神的对话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是对话主体,他们互相尊重,共同探讨。教师没有机械生硬地要求学生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而是尊重个体体验,注重因势引导。
聪明在对话中天生
课堂对话是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不足,并引导学生经过对话交流,对提出的不足得出结论,以而获得真知,进展能力的教学策略。
教师是如何通过对话将学生的认知以模糊引向明晰的呢?我们来看《黄河的主人》的教学片断:在联系实际体验乘客感受的教学环节后,教师提问:“要有足够的勇气才敢坐羊皮筏子,可这乘客们竟然还能谈笑风生,真让我们纳闷,这是为什么呀?”学生语气坚定地回答:“由于有艄公在保障他们的安全。”教师又故作惊奇地说:“艄公究竟是何方神圣,让乘客如此信任?同学们,再读读课文6~8自然段,划出具体描写艄公的句子。”
学生自读、划句后教师抛出了一个开放性的不足:艄公为什么注视水势时“小心”,破浪前行时“大胆”?学生积极思索后,聪明交织着情感,爆发出惊人的内驱力:由于水中有很多暗礁,艄公要巧妙地避开。所以他注视水势时“小心”;假如他不“大胆地破浪前行”就无法在急流中掌控羊皮筏子,随波逐流会更加危险。承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引说:“同学们,艄公面对的是险恶的风浪,身负的是乘客的安全。而他站在羊皮筏子上凭的是什么来渡黄河?”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教师又满带赞叹的语气发问:“这些语句又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艄公?”学生言简意赅,有感而发:一个胆识过人的艄公;一个无所畏惧的艄公;一个胆大心细的艄公!最后,教师总结道:“让我们再读读文中描写艄公的句子,把艄公高大的形象印在心里!”
这段出色的师生对话,教者捉住学生的回答,将对话进行到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在这样的对话型的布满生命张力的课堂生活中,学生读中入境,读中见悟,在读读、说说中加深了情感体验;学生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依托教师点睛般的适时启发,使学习变得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城中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