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4145 浏览:1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要“养成独立思索,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不足,提出不足,对文章能作自己的浅析判定,努力以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应“重视进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展创造性思维”。
现代社会已进入智能劳动时代,而智能劳动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则是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相互推动教学论文的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离开了语言,思维就无法进行,思维的结果也无法表达。思维又是语言产生和有着的基础,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二者缺一不可。不留意思维能力练习,语言能力的练习就无法顺利进行,由于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是直接受思维能力制约的。

一、进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浅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和以概念、判定推理为基本形式的能力。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都必须要有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对作品的主题、语言风格、作者的情感特点的把握,要运用感知、浅析、判定推理的抽象逻辑思维来实施。阅读需要指向理解作用所具备的抽象思维。
正确和深刻地理解所读文章作用是读者面对的第一要求。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和思路,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和结构这些都要有理解浅析的能力。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但理解能力以本质上说还是一种思维能力。所谓理解,就是弄清事物与事物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表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不通过判定、推理、浅析、概括综合就无法进行。思维混乱,整个阅读就无法有序的开展,无法获得阅读印象和阅读结果。

二、进展学生浅析能力

浅析能力也是一种思维活动,如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浅析,理解词语的本义以及在课文中的语境;浅析作者写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这个词语、这句话对内容起了什么作用;浅析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是如何支撑观点;浅析作品中的语言特点和作者情感等,这些过程都是思维的活动。浅析过程也是推理、判定的过程。

三、进展学生概括能力

这也是培养中学生阅读和思维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能力。中学生天天接触到大量的书本知识,接触到大量的语言材料。只有把这大量的语言材料,加以消化、概括才能形成阅读结果。不能正确地概括,就不能掌握阅读过的材料。
概括不正确的主要理由有:一是片面性,只留意到材料一部分内容,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内容,没有弄清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概括出来的内容不能包涵和覆盖全部意思。二是主观性,没有认真阅读文本,或者是看不清内容,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头绪,主观地转变和歪曲原材料的内容。三是表面性,看到过程现象,没有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特点、写作手法多作练习,对相关的内容要用字数限定进行概括。概括能力很重要,它联系到阅读的质量。

四、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进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对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知作品中人物形象,调动他们生活积累,想象祥林嫂、阿Q、陈奂生等人的形象,要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类似原形。培养学生的形象感,进行求同求异的比较,以把握形象的特点。祥林嫂与刘兰芝、刘兰芝与杜十娘,以及崔莺莺与杜丽娘,还有李香君,她们作为女子,她们的形态、眼神该是怎样?
她们说话的样子该是怎样呢?引导学生朝这些地方想象,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阿Q与陈奂生他们的服装有什么不同,他们脸色形态、个子该有哪些区别呢?读诗歌,也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感。读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们要学生想到:秋天风霜高洁,秋叶凋零,尤其是深秋,北风一吹,枯叶满天飞,令人感伤。但杜甫又写出盛景与动景的奔腾之水,浩浩荡荡向东不息,给人一种永不穷尽的亮色。
比如说,我们读李白的诗歌《将进酒》,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们就应该有形象感,想到长江滚滚奔流的气势。读“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就应该想到一个孩子赤脚在河边挑捡贝壳,想到老渔翁在撒网,时光很快,人一下子就变老了。还要想到长河里流淌的不仅是水,而且是时光,是历史,是逝去的岁月。长河连接过去和未来。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很好的形象感了。

五、提倡学生探究性阅读,敢于质疑和批判,进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深刻性思维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善于以发现不足入手。思维起于疑问,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我们要善于用不足来组织教学,不足可以打破课堂烦闷的局面,可以激发思维,拨亮学生聪明的火花。一堂出色的课必须由若干有价值的不足组成。
我们设计的不足必须是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来组织,这些不足要尽可能地体现文章的思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这些不足可能要涉及到或者以这些不足应该看到你的教学过程和步骤。看到你的不足,就能了解到学生的思维轨迹,每个不足都应该成为引导学生理解和思索的关键之处的路标。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鲁迅的《祝福》时,读到“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可以引发学生思索。祥林嫂的破碗是空的,说明鲁镇人不施饭食给祥林嫂。再往下思索说明没有人同情祥林嫂,揭示鲁镇人的冷漠、麻痹,作者通过这个“空的”词语,揭示祥林嫂存活环境的愚昧。这样在紧扣课文阅读的同时,一步步地把学生引向深入,培养他们的思维深刻性。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进展学生多种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思维能力进展了,阅读水平就自然提高了。
(河北赵县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