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4580 浏览:156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人文素养的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本文旨在探讨大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养的涵义

人文素养据《辞海》的解释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既蕴涵着历代人的宇宙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人格理想和终极关怀,同时也蕴涵着他们为了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执著追求的精神。用通俗的话讲,人文素养应当是一个人的知识、文化、气质、修养、精神、意志等的总和。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二、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进展,国民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全民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可以极大的推动教学论文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秩序,人人都遵守秩序,人人都依照社会规范行事,那么社会的进步和进展就会大大加快。而一个国家国民人文素养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准,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而人文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以学生时代抓起,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大的转折点,也是人生观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
可是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近况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尚有着较大差距,体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联系,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还有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大学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是最富有人文特点的载体,更是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就像一条清甜的河流,可以滋润学生心田,启迪学生心智,完善一个人的人生。所以,人文素养的教育正是大学语文教学的特长。

三、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人文素养教育

1.通过大学语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深远的影响。《大学语文》所选的作品本身都负载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能以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我在教授古代文学作品时,经常以古人在作品中所体现的高尚理想和人格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来感动学生。西汉时期的大史学家司马迁凭着“古之成大事者,非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顽强的意志和毅力,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历史著作《史记》,为人类留下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思想形象,有效地进行思想熏陶,以激励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及心理品质。
2.通过大学语文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审美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尤其重要,我们要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辨别妍媸、真假、善恶的能力。通过对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的欣赏,培养审美能力,使人热爱真善美,厌弃假恶丑,陶冶情操,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全面健康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大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内容,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优秀文学作品。王维的《山居秋暝》构成的是一幅清新、明净、恬淡的画面,表达的是作者热爱自然和渴望回归自然的朴素情怀。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构成的是一幅壮丽的自然奇景,表达的是作者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的实际出发,把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通过浅析、欣赏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在美的感染中既能理解词意,又陶冶心灵;使他们面对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去感受它、赞美它。
3.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也是贯串大学语文教材的一根红线。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对历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民族英雄的礼赞。利用这些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同样以悲痛忧郁的笔触描写祖国的贫穷,及侵略者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体现诗人对祖国人民真挚而深沉的爱。
利用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胸襟,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大学语文上下几千年,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闪烁着哲理与聪明的光芒。翻开大学语文,一个个仁人志士,一团团聪明的火花,一座座道义的航标,一句句至理名言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孔子“以仁为己任”;屈原为坚持真理“虽九死而未悔”;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鲁迅坚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观;……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在他们胸中激荡,炽烈的爱国之情使他们热血沸腾,强烈的社会介入意识与使命感使他们为之付出年华和生命。他们的人生理想、价值取向、是非荣辱和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牢牢地联系在一起。
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比起单纯的政治说教来,更具有说服力,更轻易为学生所接受。
5.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加强做人教育。在大学语文的教材里,可以说浓缩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特别在做人的教育上,其他课程也是无法与其相比的。讲《论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等,阐述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同时也可拓展教材内容,讲授立身之道,启发学生思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启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告诉学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要由于暂时的困难就放弃前进的动力,培养其进取意识和不服输的个性。讲《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开导学生坚守自己崇高的信念与追求,让学生懂得生活不仅是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享受只有作为精神生活满足的内容时,人们才可能感受到幸福和欢快。
所以,大学语文教学就是要把握人文精神内涵,即将人何以成为人,成为什么样的人,确立哪种存活方式更符合人的需求的那种理想、联系和准则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二)在课外阅读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文学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提高熟悉能力,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品德、进展个性。大学语文应借助精选的范文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经典文学的精神养育作用,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那些具有人文精神的经典文学以家国情怀、友爱亲情、道德修养、人生感悟等各方面蕴涵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精华,既有思想性,又富形象性,很轻易感染学生,以中受到教育,具有精神哺育作用。如《论语》蕴涵了孔子丰富而明睿的儒家思想,广泛的内容中流淌着仁爱的人文关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二千多年来,浸润濡染着人民的道德、心理,对中华民族起着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落实人文素养教育

大学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最好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所以给学生的是多感官的综合刺激,以而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孔雀东南飞》,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全诗主题的把握,我先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使大家对梁祝的爱情悲剧有了较深刻的熟悉,之后,我又布置课外阅读,让大家读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及时迁移,比较阅读。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教学不应停留在语言文学知识先容上,而着重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要使学生以文学世界里发现人的精神气力、汲取精神营养,通过文学精品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熟悉到人性的真、善、美,以而提升人生境界,塑造完美人格,成为真正和谐的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