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有充分心灵自由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8875 浏览:34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让我吃惊的是,那些在拾到一分钱的主题上开始写作文的孩子们,一旦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写作,他们还是会迅速地洗尽铅华,体现出一个原生的自己。那些长长的句子,纤细的伤感,那些富有含义的、幽暗的多愁善感的细节,那些欲说还休的情致,甚至是那些与作文练习格格不入的词库,他们在作文的覆盖下还有一个秘密的写作世界。”作家陈丹燕的这段话,让我不由得对革新教学论文教育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思路。
我以为,对学生革新教学论文精神的培养首先是要点燃学生熊熊燃烧的思想火把,让学生拥有自由翱翔的心灵。我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创造的潜在能力,所以教师要做的首先不是以零开始的“培养”,而是提供机会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说通俗一点儿,就是要让学生“敢想”。创造,意味着思想解放。而学生一旦获得了充分的心灵自由,他们所迸发出来的创造力往往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记得前不久我们刚学了川端康成的一篇作品《父母的心》(苏教版八上),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要求学生把英文单词“mother”拆开来变成一个个字母,再分别联想一个单词来诠释母爱。我事先也准备了答案,防止出现冷场。先让学生准备了几分钟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成果,最后选出本组最好的分别展示到黑板上,没想到学生特别积极,都希望自己的能被选上。而展示出来的答案漂亮极了,比我事先准备的答案还要好。比如:o-october母亲经过十月怀胎的艰难,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h-home是母亲给了我一个温馨的家;r-round母爱时常环绕在我们身边;r-rain母爱像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个性化的答案让课堂顿时生动起来。
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教师的心灵自由与否,取决于教师宽广的人文视野。心灵自由的教师必然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容精神,这首先意味着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信任和尊重,教师不仅要容忍学生的精神个性,更要容忍学生对自己说“不”,由于只有教师的阳光,才能照亮学生创造的原野。比如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有学生对菲利普夫妇的行为站在同情和理解的角度进行浅析,作为教者,我没有打断他,而是肯定了他的发言,结果一堂课上同学们发言较往常积极很多。同样的成就感还有教学《热爱生命》一文时,有学生对狼的行为的肯定,觉得狼也是热爱生命的……我觉得学生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教者本身的心灵自由有很大的联系。
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就要让学生敢于破除迷信。我经常教导学生说:“世界上不有着万能的‘圣人’;老师也好,名家也好,‘权威’也好,都不可能句句是真理;我们所学的课文,即使是千古名篇,也不可能完美无瑕;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应该的,但这些‘意见’只能供我们独立思索时参考,而对某个不足的熟悉,对某篇文章的看法,我们只能忠实于自己的心灵,不能盲目以众。决不能用别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讲《社戏》时,我问学生喜不喜欢鲁迅的文章,绝大多数学生说喜欢,唯独占几个学生说不喜欢,他们的理由,说比较难懂,离我们较远。尽管他的理由在我看来是那么“幼稚”,但当绝大多数人说“是”时,他们敢于说“不”,而且是对一位文学大师的作品说“不”——作为教师,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但我赞赏他们不迷信、不盲以的勇气!我立即表扬了他们的这种勇气,号召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就要让学生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这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练习。根据师生教与学的需要,可灵活设计练习方式,主要考虑自学的目标、要求、任务,不管过程,学生只要完成任务即可。这一步骤的特点是“丢掉拐杖、独立思索”。例如,在专题《狼》一课的第二课时教学中,学校组织教师听我的课,我事先跟学生说,这节课我不管了,你们想怎么上就怎么上,结果学生异常兴奋,准备时神神秘秘的。等到上这一课的时候,有投影展示对狼的先容的,有画了狼的图画的,有唱关于狼的歌的,有辩论的,甚至还有表演关于蒲松龄的《狼》的小品的,不仅让我大开眼界,就是听课的老师也不由得连连叫好。
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特别是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自由的论坛:面对课文,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学生和作者之间应该同等对话;在同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开思想碰撞。教师当然应该有自己的见解,但这种“见解”只能是一家之言,而不能成为强加给学生、强加给作品的绝对真理。教师可以说《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个智者,一个善于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发现美、追求美的教育家,学生也有权利说:“这个奶奶是杜撰的,贾平凹小时候这么穷,他奶奶又没有受过教育,怎么会这么聪明?我们的奶奶都不像这样。”教师可以说《台阶》中的父亲吃苦刻苦,是广大农村中父亲的典型,学生却说,他们的父亲也在农村,根本不像这个父亲的样子,而且这个父亲压根就是一个房奴。少年的眼珠往往比大人的目光更明澈,没有太多世故的心灵,往往对课文有着比教师更独特、更深刻的理解——多次听着学生评论名家名篇时的“惊人之语”,我常常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
总之,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就是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当我们无视学生的潜在能力,把他们当做“低能儿”进行“培养”的时候,学生的体现也许让我们不甚满足甚至失望;但是,假如我们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提供机会并积极鼓励、激发、诱导其展示自己的智能时,学生所迸发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常常令我们惊喜。■
参考文献:

1.如何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关于初中语文“活动课程”的思索与实践.

3.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