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14245 浏览:586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对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学习,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小学语文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实践。以“培养运用型人才”理念为指导,通过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活动中,培养适合基础教育新形势的小学语文教师。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129—02

一、以“培养运用型人才”的理念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

作为高职高专中的师范类学校,培养对象是以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随着基础教育革新教学论文与进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则成为教师专业进展的核心内容,而师范生专业进展潜能的培养是迈向教师专业化的第一步。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以教素质,提升其专业进展潜能则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高专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坚持以基础教育革新教学论文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运用型人才”理念为指导,正确公道地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论述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既要传授教育教学论述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以教技能。但是目前使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特点是章节多,内容多,而实际的授课时数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处理这种矛盾?首先,要更新观念、更新内容、更新系统、更新要求,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索能力和运用能力,使教学具有实用性;其次,要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本着“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原则,加大以教基本技能的练习。

二、坚持“实用为目的,练习为手段”的原则,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练习

“实用为目的,练习为手段”的原则是要求我们在教法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其学科特点——实用性,以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课堂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记忆。固然学校每年都安排一周的教育见习,但是时间短,学生只了解些皮毛,不能深入地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所以就出现了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时候做不到论述联系实践。教师讲课的时候举了很多的教学案例,很有代表性,可学生听过之后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效果并不理想。最后只能是累垮老师,耽误学生。现代教学论述夸大“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推动教学论文者”、“合作者”、“咨询者”等多种角色。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应该打破教师一言堂的烦闷局面,把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案例融入教法课堂中,加大学生收集和整理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练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兴趣。通过模拟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养成独立思索不足、善于解决不足的习惯。

三、探讨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依据学科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本技能、进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复杂的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熟悉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活动是贯串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所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联系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效果是否理想。下面以笔者一节研讨课为例,谈谈如何以“培养运用型人才”理念为指导,在教法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

1. 适当地进行教材内容整合,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运用

笔者讲授的是第四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第四节“教学对策”中的第三个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对策”。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五个内容:预习指导、课堂导学、作业辅导、板书设计、教学机智。这么多的内容不可能一课时完成,基于新课程、新课改对教师把握教材、挖掘教材和整合教材提出的新挑战,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这节课的安排是学习课堂导学中的导语、提问、讲解、板书设计,然后进行模拟教学,利用拟教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引出教学机智的内容,其余内容自学完成。整合之后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更深层次地领悟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更快、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足。

2. 加大课前的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整合之后的教学内容也很多,所以要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授课对象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中的紧张学习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学流程是这样的:布置预习作业——收集整理相关的课外资料——上课伊始进行预习汇报。通过汇报,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地发现不足,解决不足。同时,通过预习还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负担,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适当缓解因“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而产生的矛盾。

3. 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质量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的教学论述是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笔者采用的是点拨法、案例浅析法、拟教法。
点拨法,在学生充分预习、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使他们更快地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案例浅析法,使教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结合得更紧密,让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浅析与探讨,能更好地把论述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而深化对论述知识的理解,为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锻炼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策略,同时在拟教过程中,师生可以共同“发现不足、解决不足”,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教学角色。

4. 精心设计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选择引入课题的材料,由于导人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序幕,要力求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如本节课给同学们讲《公鸡吃米》的故事:“1938年,教育论述家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作演讲。走上讲台,陶先生以皮包里抓出一只至公鸡,又以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讲桌上,陶先生按住公鸡头逼它吃米,公鸡只叫不吃;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公鸡挣扎着仍然不吃。当陶先生松开手,把公鸡放在桌上,不一会儿,至公鸡就开始吃米了,而且吃得津津有味。”陶先生用这个深入浅出的道理批评了生活中那种“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的现象。实在,学生学习就如同公鸡吃米,应该是自觉自动的行为。这就涉及如何处理“教”与“学”的不足,我们要做好哪些工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的第三个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对策。采用讲故事导人,达到“有趣、生动、引起留意的目的”,同时又为学生的练教作了榜样。

5. 公道安排教学活动,落实“教学做”合一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拟教。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并收集整理相关的课外资料。上课伊始进行预习汇报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和使用‘教学实施对策’”。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案例,做到教法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结合,填补教材的空缺,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同时也达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论述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最后以模拟教学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议,讲课者自评,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在“教、学、做”中把发现、感悟、交流、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

6. 充分利用备课小组,努力实现全员介入拟教练习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少数学生能在课堂中进行模拟教学。固然师生一起听课、一起评议,没讲课的学生也能以中获得收益,但那只是“纸上谈兵”而已,要想“绝知此事”必须“躬行”。因此,本着“学中做,做中学”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备课小组,小组内学生一起备课,组内讲课、评议,组长记录,教师及时检查。每个小组要推选一名代表在下次课进行课前练讲,以而使所有的学生都介入到每次的模拟教学中,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以教技能。
总之,作为高职高专的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学校的进展方向,明确高职高专师范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公道地进行教材整合、学科整合,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专业潜能的挖掘,使师范生达到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要求——具有熟练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16.
[2]李志厚,新课程教学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肖川,名师备课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韦志成,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5]高等教育司高职与高专教育处,2007年工作要点[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6]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