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3754 浏览:114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进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话明确地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实施课堂美誉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包括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也包括美的素质,即正确感知、判定、理解美的能力。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美育也注入了新的内涵。实施课堂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凭借教材和自身的能力,实施美育,陶冶学生的心灵呢?

一、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审美因素

语文是一门具有美的魅力的学科。选人语文课本的作品,大多为文笔流畅,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渗透着美的因素。
人物美是社会美的主体,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催人向上的人物形象美。这些闪耀着美的火花的人物,是学生学习的楷模。通过形象浅析,学生被美的形象所感染,闪光人物占据他们的心灵,教会他们做人,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
纵观语文教材中的作品,不难发现,出色文面无不有——光耀的美点,生动的形象无不透过斑斑美点、渗流出美的意蕴,折射出时代的灵光。要将这些美的因素尽量让学生去感受,去享受,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教材,以作品的基本特性出发,扣住课文的表述,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那些具体的、形象生动的、抽象的、隐蔽的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美育因素,折出融于作品之中的美的意境、没的造型、美的广性、美的语言,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锻炼审美能力,接受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激励情感陶冶个性,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二、教师要尽情展示言行美,努力创造课堂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跃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地最强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用能够激起学生情绪的言谈举止,凭借美的表情、姿态,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抽象的情绪、思想、意识直接生动地体现出来,潇洒自如、朴素大方,在学生中塑造可亲、可敬、可信的美感形象。
语文教师的语言美显得尤为重要。优美的教学语言,首先应该是规范的语言。语文教师要以正确、流畅、文雅的课堂用语来再现教师的内在美,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再现教材意境美,以抑扬抑扬的语调、灵巧、多变跌宕有致的旋律、清脆圆润的音质,给学生以听觉美,创造令人心情愉快的课堂气氛,追求教学的美感效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美、欣赏美、模仿美。

三、诱导学生体味感知美,培养学生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审美感知力是审美的基本能力,是审美素质的核心。心理探讨显示,美的事物往往引起审美主体强烈的审美愉悦,而作为“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通常能激发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心理期待。进入美的境界,就应引起学生去感受美的氛围,感知美的情感,根据思维进展的特点,审美能力,审美经验的不同层次,诱导学生阅读相应的内容。
组织朗读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优秀的朗读是一种艺术,教师可以通过朗读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借助联想和想象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用语言来表达的,他不像绘画雕塑,给人以直观的外形,它对与人来说是间接形象,因此调动学生联想和想象的心理功能,至关重要。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借助联想活动,会丰富美的感受。
依据课文独特的魅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留意发现语文中美的因素,在教学中贯串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优化,有利于培养和塑造健全人格,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想象力、创造力,培养高尚的精神,为社会主义造就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建设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