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留白,丰富语文教学内涵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4214 浏览:120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留白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艺术体现形式,它渗透于音乐、绘丽、雕塑等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好文本中的“留白”,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重要策略,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而语文阅读教学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既要依据文本,义要超越文本,引领学生将文章读通、读透,读到心里去,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引领学生挖掘文本中的“留白”,深人探讨文本,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一、挖掘课题留白,激发兴趣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题目,有的体现课文中心,有的体现课文主要写作策略,也有的体现课文结构等等。无论属于哪种类型,它都不可能把文章的全部内容揭示出来,所以,教学时我们可捉住课题中的“空缺”,让学生在补白题目时就对文本产生兴趣。
如教学《爱之链》一课,板书课题后,我组织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这“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这“爱”义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迫不及待地读课文,寻找答案。通过初读,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能捉住课文中关键人物理清脉络,搞清“乔依”、“老妇人”、“女店主”之间的联系。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介入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激发他们对学习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

二、挖掘标点留白,发挥想象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相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由于感情抒发、详略安排等需要,课文中往在会出现一些标点的留白,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有时候一个感叹号,或一个省略号,却道不尽心中千般言语万般情,需要我们好好揣摩。在教学中如能关注,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句话中,我们不仅能够以字里行间感受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对大黑骡子怀有深厚感情,还可以以标点符号中米感受。下面是一位老师教学的一个片断:
学生默读,找句号和省略号
师:句号中能够读出什么样的信息呢?
生1:方副官长执行了彭德怀的命令,大黑骡子了,倒在血泊中了。
生2:大黑骡子生命的结束。
生3:大黑骡子为革命最后一次立下了大功。
师:为什么不写完整呢?
生4:大黑骡子是彭德怀亲密战友,现在被杀,这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大家都不想说。
师:联系文章的叙述,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生5:彭德怀在哀悼。
生6:敬礼。
师:什么样的人,才值得敬礼悼念?
生7: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
生8:和自己生死与共的战友。
师:而现在,彭德怀把大黑骡子当作战士,用一个庄重的军礼表示沉痛的哀悼,无尽的哀思。这个坚强的军团长,他的内心也为失去一个患难与共的战友而伤痛。但为了挣扎在生死边沿的战士,他只能作出这样的选择!再读这段话。
人物的刻画在细节。一段文字,几个关键词语,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品读。但语文的玄妙还在于它不仅用文字在传达着感情,轻易忽视的标点也在传情达意,就像这句话中的“。”和“……”很巧妙地蕴含着信息和情感,那种无奈与悲痛并重,爱的不舍和舍得相生。细读之,我们读到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标点,而是一个凝重的丽面,一个高大的形象,一个铁汉的似水柔情。读好文字,读“活”标点,读出细节中所闪现的人性的光芒。学生在填补留白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同时也理解了这些省略号“此时尤声胜有声”的作用。
再如《二泉映月》中的一段话:“义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扶持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壁,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为了理解阿炳经历的“坎坷”,我先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谈以课外资料上淡,孩子们淡到阿炳早年丧父母,淡到他受人压迫等,然后引导学生读第三小节,以“师父离开人世”“双目失明”“卖艺度日”谈“坎坷”,捉住了“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创设了补白的情景:阿炳人生坎坷,历尽艰辛,岂是书上文字所能言尽的呢?一个小小的省略号隐藏了太多,太多,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看,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日子里,阿炳在哪儿怎样卖艺?在一个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的日子里,你义看到阿炳如何卖艺,你仿佛听到他在说什么?一天,阿炳生病日子,烧到了40度,他
我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茂体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加强了学生对阿炳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的可解。使人物内心世界更加细腻,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顺利自然地允实了文本。拉近了孩子与文本的间隔,使得“坎坷”可感可悟!

三、挖掘插图留白,练习语言

在教材中,很多文章都配有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有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等作用外,还给学生提供丁广阔而义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大胆创造的机会。教学时,教师可捉住插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静止的丽面变成鲜活灵动的形象。如教学《月光启蒙》片断: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请看《月光启蒙》中的插图,请大家专心欣赏,想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生1:这是一幅恬淡的画面,最吸引我的是那一轮金黄的圆月,让我想走进去瞧一瞧……
生2:这是一幅和谐的画面,画上的圆月、竹篱、小屋、母亲与孩子,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师:嗯,不仅用眼看,还专心感受画中境、画中情。
生3:我觉得这是幸福的时刻,明月当空,妈妈搂着小孩子讲着什么,他们的脸上笑眯眯,连那条小狗仿佛也在笑的。
生4: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金黄的圆月,如水的月光倾注下来,给小院的一切披上了一层轻纱,朦胧美丽;小院里,那闪着灯光的小屋,那稀疏的竹篱,那朵朵散发清香的小花,无不向我们展示着一个家庭的温馨;最吸引我们的,当然是那相依相偎的母子俩了,母亲搂着自己的孩子,笑微微地讲着什么,孩子仰起头,完全被母亲的讲述吸引了。
专心观察、细致表述,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在引导学生欣赏插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用眼睛看,而且专心“听”,专心“想象”,这样学习策略,在接下来的文本学习环节中还将继续运用,进行看图想象、读文想象。表达能力的练习同样非常重要,让学生有话说,会说话,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点有效的练习。而这种练习绝不可以是呆板的,机械的,而是应凭借相关内容,非常自然地、不露痕迹地进行相关练习。这样巧用留白之处,不仅优化了课堂结构,对学生进行了生动活泼的语言练习,进展了学生的语言,更给了学生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挖掘情节留白,增强体验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进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进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思维是想象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就文章的布局谋篇而言,经常会出现情节上的跳脱,给读者留下大片的情节留白。正由于这留白之处让学生享受到了想象的自由与曼妙。
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巾有“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这句话。理解字面意思后,我设计以下的不足对文本进行“补白”和对学生进行洲练——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淡迁(su)__________________(/su);在大雪纷飞的冬天,淡迁(su)__________________(/su);在饥寒交迫的路上,谈迁(su)__________________(/su);在疲惫不堪的黄昏,淡迁(su)__________________(/su);
教学中,根据课文设计追问:穿着单薄的破衣衫、背井离乡,来到环境恶劣的京城郊外,这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拓展学生的思维,理解谈迁为了矢志不渝的信念,面对20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面对遭受的致命打击。面对厄运,谈迁也曾痛苦,也曾流泪,但他并没有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样被打垮,很快重新振作,开始以头撰写《国榷》,支撑他的,惟有坚定的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他在努力,在抗争,厄运“打不垮”他。假如我们老师只做到第一点就草草了事,我想我们的学生在情感上肯定不能有如此强烈的感受,对文本的理解体验也就无法深人。
(作者单位:昆山市黄泥山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