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对策与深思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5843 浏览:200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朗读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它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学生通过朗读不仅能以文中获取大量的信息,积累知识,还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所以朗读很重要。本文就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谈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一些感受。
【关键词】朗读教学 语文朗读 初中语文 朗读对策
朱自清语曾说过,“吟诵与了解极有联系,是欣赏的必经步骤。”所谓朗读,就是清楚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它是语文课堂中最经常、最主要的阅读练习,是熟悉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领悟课文思想感情的重要策略。可以说,不通过一定的朗读,朗读不到一定的程度,都不能算是真正达到对课文的了解和领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上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作者的话,学作者的语言,学作者的遣词造句,学作者的神气、音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现行的课文浅析法往往忽视学生接触文本的过程,在学生并不熟悉原文的情况下就已经忙于讲解了。这样,以一开始学生所接受的就只是些支离破碎的解剖形象,他们所获得的也并非是文章整体美感。假如只默读一下,或听听讲解看看注释参考,根本不读,就很难感受到这些千古佳作最初的内涵和大家笔法了。只有进入角色,咏唱如流,才能感受文思、文理、文情、文气,产生共鸣,抒发心灵,达到愉悦的审美享受,激发学生对语文乃至文学的兴趣。

一、朗读唤醒学生的求知热情

语文课堂上要把充分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介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要使学生真正读通、读懂、读透。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像一种调味剂给课堂学习带来积极的效果,更能调节学生的留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朗读,学生会自己发现不足,并借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不少不足。一方面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自学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介入,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不仅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包括难以言传的文章的韵味,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同类文章的阅读策略,由被动接受变主动的自我消化和吸收。学生感受到了作品的特点,既有兴趣又不易疲劳,往往还印象更深,记忆更牢。

二、朗读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

语言是传递情感的载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与文本对话,也就是让学生跨越时空地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语言所传递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到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丰富的情感美。美学家朱光潜在谈读李白的《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的体验时写出了如下文字:“常常高声朗读。朗读时心情是振奋的,仿佛满腔热血都沸腾起来了,特别读到最后‘唯见碧流水’四句,音调就震颤起来,胸襟也开阔起来,仿佛自己心中也有无穷的豪情胜概,大有低徊往复、依依不舍之意。”这里谈的显然是读者通过朗读由外到内进入作品,即由语言媒介、外部艺术形式逐步深入到思想,设身处地,深入课文深层意蕴的情感思想,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即神相遇、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欣赏境界,造成全身心的感动震颤,形成主体对象的感应,自我与世界的交融,物我合

一、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

三、朗读促成学生的语感形成

语感之“感”,源于语感之“语”。它是以言语交际中产生,并由学习者对言语对象的感觉积淀而成。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在朗读过程中,达到“口诵心惟“,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和熏陶,即在感知和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和联想,经过形象思维,产生语感,更好地感受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气势、韵味和语言美。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经常地进行美文听读、美文美读、美文研读等朗读环节,让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促成语感的形成,达到“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美好境界。

四、倡议与结语

朗读教学要开展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在语文课堂中闪光,教师还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
1、表演朗读。它是对课文内容最形象、最生动的再现。有的课文具有很强的表演色彩,如《核舟记》、《天子的新装》、《变色龙》、《最后一次报告》等,可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比赛。学生配上简单的道具,加上形象贴切的表演,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生动地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学生通过练习准备,到台前进行表演,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而且也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效果明显。
2、配乐朗读。诗歌、散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用音乐作背景朗读,可以使阅读事半功倍。如《乡愁》、《长江之歌》、《海燕》、《百草园》等,配上相应的音乐,学生迅速进人情境,在美好的气氛中,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
3、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是朗读练习中一种最常见的策略。它不但能集中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法庭上》采用小组互读、男女搭配等形式练读,《陈毅市长》读出陈毅的机敏、豪爽,齐仰之的固执、清高。学生在练习时读出对角色的不同心情、不同态度的理解,真正做到了形神一致。
4、个体朗读。《课标》修订稿中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后面加上“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课文潜在的内容要靠学生自己去内化。以课始的读正确、读通顺,到课中读懂、读出感情来,都要靠朗读来完成,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边圈点边读,也可边演边读,把学生的那份童真全释放出来。
5、模仿朗读。教材中的一些政论文和富有气势的论说文,如《反对自由主义》、《谈骨气》、《打扫屋子和洗脸》、《出师表》等,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宜让学生模仿广播电视上优秀播音员的播音去朗读。这种策略,对学生理解欣赏政论文,提高朗读水平帮助很大。
总之,朗读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每一位学生都投入书声朗朗之中,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那么整个课堂就布满了浓厚的语文氛围。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富有生气和活力的语文课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