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尝试

更新时间:2024-01-01 点赞:19046 浏览:836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一轮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转变意味着学生学习要摆脱束缚,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假如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革新教学论文那鲜活的生命力。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的终极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这对学生一生的影响作用重大。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1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动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以而主动学习。

1.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革新教学论文精神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讨,为创造性人才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创造良好的氛围。教学过程中笔者一般采用讨论式学习,教师提不足,学生回答;学生提不足,学生回答:学生提不足,教师巧让学生自己解答。有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大胆发言而变得毫无拘束,一堂课常常在欢快的氛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笔者还特别重视学生在课后的辩论,所以有时在一节课结束时留下一个不足让学生在课后去探讨或查寻资料解决。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活跃也特别大胆,一个个全新的学生的形象就会出现在教师眼前。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欢快的,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

1.2采取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

语文课堂照本宣科、死气沉沉是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教师通过多样的手段让课堂灵动起来、欢快起来,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不足等。如在学习古诗时,课前可开展5分钟的竞赛活动,看谁背的古诗多,看谁知道的诗人最多,看谁讲的有关诗人的故事最多。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强大的内驱力,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
2创设主动介入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要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同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介入;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

2.1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要在课堂上只是自己一个人讲,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天生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不足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策略,诱发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纵、去思索、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以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学习,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去思索,去探讨学习。

2.2创设学生主动介入质疑的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索,而思索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
学生如何才能发现不足?首先学生必须成为自主学习者,只有经过自己主动的探讨,才能拨开人云亦云的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不足。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就会产生兴趣,以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敢于质疑问难,并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提问,善于自己提问,在思索中提高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学生经过思索能够主动发现不足,并且敢于向老师提出来,这也是他们刻苦学习、自主钻研的体现,是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信号。总之,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不足,在“疑”中产生兴趣,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迸溅革新教学论文的火花。
3教给策略,培养自主介入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学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策略和习惯。学生一旦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策略,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变得爱学、会学,实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3.1读中学,在阅读中学会发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浅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它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给学生读书的空间,不管是初读、熟读、默读、朗读、精读、细读,每一次的读都应明确其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在每一次读中都有发现,都有收获。

3.2问中学,在质疑中学会探究

古人云:“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为什么是这样”“这是什么意思”,不论不足大小,要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去理解、发问。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相信学生的基础土,经过精心筹划,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空间、时间带,给学生提出不足和回答不足的机会。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引导得当,学生就能够真正去读,去读出疑问,并在相互交流探讨中解决疑问。

3.3用中学,在课外活动中扩展知识

“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道出课内外结合的重要量,知识应当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冲破“教室的四壁”走进生活,使课内和课外紧密衔接,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例如,学完歇后语后,让学生以此为主题编一期手抄报,学生自己收集材料、排版、绘画、编辑,并且进行评选,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可开展课本剧创作表演、文学社团活动、主题辩论赛、演讲等活动,也可在课余进行社会调查、小记者活动等。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增加不少知识,以而使得语文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次次成功的享受,一次一次愉快的体验。
值得留意的是,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需要对“自主学习”的“自主”把握好度。假如不把握好学习中“自主”的度,一味追求“自主”,课堂也许热热闹闹,但由于缺乏目标导向,反而出现放之失度的现象。无论如何,教师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引导作用,这里所说的引导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是起着使学生的潜质得到向善、求真与致美的释放,以而获得真正自由、自主的进展。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上课不讲或只用很少时间去讲解、点拨,意味着他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作者单位:河北省威县洺州学区完全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