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15066 浏览:688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中,如何解放思想,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科学进展观,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必须思索的话题。

一、让体阅读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通常采用解题→识字解词析句→浅析归纳段意→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策略,僵化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思维进展。采用单一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造成学生一篇课文学完所得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缺乏整体观,对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学生将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以致对语文产生厌恶心理,扼杀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无怪乎亚里士多德说:“假如把一只胳膊以躯体上砍下来,那就不是胳膊了。”针对这种阅读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体阅读。那么什么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呢?“不对课文进行肢解式的教学就是整体阅读教学。”教师树立整体观念,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处理上应始终整体、充分运用朗读、提问、讨论、概括、复述、品评、赏析、改写等策略或手段,将学生带进课文之中,让他们以头到尾地阅读课文,在足够的时间里认真咀嚼课文。在整体阅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告知学生一个完整的阅读流程,即整体感知、把握文意、梳理文脉、捉住关键词句段、正确的理解文章主旨,再进行分步细读、理解上下文意或品词品句,最后是迁移、革新教学论文、评价、探究等。这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可以把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工具与人文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具有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二、让学生自由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夸大:“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浅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而学生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则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我国古代早已有“作者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自得”见解。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不足、思索不足。我们应当承认阅读教学中有着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教学中应建立两组“对话”联系,其形式有“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师生之间是同等合作伙伴联系。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对话的主体,是一种共同介入以至沟通创造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由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面对同一文体,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教师不要急于把自我理解或教案上的公论硬塞给学生,教师应该为学生架设沟通文本的“桥梁”。由于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理解可能十分肤浅,甚至离奇古怪,但是,站在师生同等对话合作伙伴态度上,本着尊重学生的态度,教师不能轻视学生感受,不能泼冷水,而应该倍加珍惜,鼓励学生自由阅读、积极思索,提出各自的见解,使语文课堂布满、宽容和谐气氛。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堂主、而是情景的创设者、探究的引导者、信息的提供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让学生广泛阅读

阅读必须博取,“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等即文章。”新课程下的语文,就是人们所说的大语文,就是生活中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知识无处不在。教师要扩展学生阅读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广泛阅读,让学生既走入课本的小天地,又走进世界的大天地。另外,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里完成的,课内学到的知识要引到课外的活动中去理解、消化,并形成能力。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一切语言实践活动,都是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因而生活即是学习语文的综合性大课堂。除了教科书、工具书、教辅材料这些传统的课程资料,报刊影视、网络、纪念馆、博物馆、自然风景、文化古迹、风俗民情,甚至生活环境独特体验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任何符合学生熟悉规律,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故事会、辩论会、编演课本剧、语文知识竞赛、远足、社会调查等,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在交往中学习。以生活到教学,以教学到社会,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又感受到学习的欢快。这样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队合作、勇于革新教学论文的精神。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熟悉阅读教学特点,注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能力,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责编覃亮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