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贫困生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目前状况及应策略略封面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18157 浏览:746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摘 要】高职贫困生数量在不断增加,如何让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获得帮助、加强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精准度,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贫困生认定程序相对固定、资助力度大,存在的问题有:贫困生认定标准不统一;贫困生所给信息不真实;班级评议存在主观意志;一些学生存在“等、靠、要”思想;学生消费情况难以把握。解决的策略有:对学生加大诚信、感恩教育;建立动态数据库;完善监督机制,构建体系;强化多样化的资助形式;建立贫困生消费打折制度。
【关键词】贫困生 资助 消费 信息
1674-4810(2013)28-0040-02
高职院校在不断地扩招,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贫困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自然会引起“有心人”的关注。如何让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获得帮助、加强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精准度,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

1.贫困生认定程序

高校贫困生首先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如实填写《学生建档申请登记表》,提供贫困证明并要加盖家庭所在地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公章;然后在班级对贫困生进行调查、测评、摸底;再由辅导员对学生评议、认定贫困情况进行预审;之后由系部或学院对认定工作进行审核、公示;最后由学校审核并建立贫困生档案。

2.贫困生各类资助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各种资助力度,资助多以资金的形式进行,国家助学金有4000元、3000元和2000元,国家奖学金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这么多的钱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免费的午餐”。这样的“免费午餐”自然会引起不贫困学生的嫉妒和不满。就是由于贫困生建档的比例限制,需要互相竞争,以获得资助。

二、贫困生认定过程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不统一

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对于家庭贫困的认定标准也不同,在一些经济相对好的地区的贫困生,还是比落后、偏远地区的贫困生情况要好很多。由于在认定过程中存在很多主观性因素,所以不同学院认定结果也会存在较大差异。

2.贫困生所给信息不真实

在填写贫困生申请相关资料时,学生往往把家庭收入和个人消费写得很低,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现在物价飞涨,最低生活保障也在逐年上升,但是很多学生填写消费和收入都很少,明显是无法满足生活所需的。辅导员反复讲解要按真实填写,不是写得越低就越能受到较多资助的,但是学生依然故我。在确定学生建档等级时,就会产生问题,有的建高档位的同学反而比低档位的学生消费和家庭收入多。
由于各高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生源地较分散,对每个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认定很难实现,因此,学校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现在学校主要还是看学生开具的证明,以及学生提供的家庭情况,这样证明的功效性有待商榷。现在很多学生、家长都了解国家对于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所有流程,别有用心地抓住漏洞,冒充纯农户、重病户、低保户等,并找关系获取各级政府公章。如果地方各级部门监管不力,学生有意将家庭情况困难夸大,那么学校对于学生的情况就很难辨别真伪。

3.班级评议存在主观意志

一些贫困生因为自卑心理或其他原因不能很好地和班里同学相处,到班级评议时很可能就无法通过,而贫困生认定班级评议时是必须通过的。这种全体学生的主观意志就影响到了部分贫困生的认定和受资助,有的家庭条件可能比这部分“不合群”的学生要好的学生反而能获得评议通过。

4.一些学生存在“等、靠、要”思想

很多贫困生觉得自己家庭情况不好,就应该获得资助,等着助学金、等着学校各类补助,靠国家、靠学校、靠社会,从来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别的方式去改善自己和家庭的困难程度。还有很多学生如果在贫困生认定或者争取各类资助中没有成功,会主动去找班主任、辅导员、领导去要各类资助,采取各类方式,软磨硬泡去要、去争。

5.学生消费情况难以把握

一些学校采用校园一卡通,通过掌握和了解学生校内的消费情况,来辨别学生消费支出和贫困的真实性,而校园的消费情况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学生如果都在校外吃饭、买东西;或者离家近,全从家庭支出消费,一卡通就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消费。

三、解决的策略

1.对学生加大诚信、感恩教育

通过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使贫困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消除他们内心的压力和不安,营造出一个有利于贫困生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他们对学校、社会产生感恩之心,更加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回报学校、社会。

2.建立动态数据库

给每个贫困生建立动态数据库,包括贫困生的各类信息,可分为定量信息与定性信息两类。定量信息包括:家庭经济资源信息、学生获奖助信息、学生生活消费信息;定性信息包括家庭人力资源信息、家庭自然资源信息、学生社会资源信息、家庭特殊性信息、学生生活物质资源信息、学生文化与道德资源信息。不断增加信息导入系统,建立完善动态数据库,在数据库给每个贫困生打出相应的分数,按照分值高低来确定贫困生认定和获得的相应资助。

3.完善监督机制,构建体系

受资助的贫困生应当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贫困生认定小组的成员每一学年对受资助的贫困生进行监督考核,对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有消费比较奢侈和有浪费行为的贫困生进行批评教育,严重的取消贫困生受助资格,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生及时调整。构建全校立体的网,学生可以以任何形式向相应老师贫困生的各种问题,在一定的工作日内给予调查和反馈结果,做到全校人员皆是监督人、人。

4.强化多样化的资助形式

学校现在已经建立了“奖、勤、助、贷、减”等多样化的资助形式,但主要以被动获得资助为主。要强化多样化的资助形式,多主动自助。引导贫困生合理消费,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很多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学校给学生勤工助学、自主创业提高岗位、店铺、资金和政策支持等,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实践、自主创业,运用知识和能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5.建立贫困生消费打折制度

建立贫困生数据库的同时,将学生信息加入校园一卡通中,在学校吃饭、消费都可以给贫困生相应较大的折扣,给予他们优惠,鼓励贫困生在校内消费,以便全面真实掌握学生消费情况,为贫困生的后续认定提供可靠材料。当然对贫困生的日常消费和购买要给予一定数量和物品的限制,以免出现贫困生帮别人买东西等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黄秀玲.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初探[J].新西部,2010(18)
黄少玲.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初探[J].肇庆学院学报,2009(4)
〔责任编辑:高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