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学训结合近况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34765 浏览:1591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长期以来,我国运动员的培养形成了一种独立运作、体教分离、自成体系的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旧有的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其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该培养机制始终没有完全融入教育的大环境,从而使运动员的文化知识等综合素质难以提升,运动员人才的教育培养与运动练习不能实现优化整合。随着时代的进步,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国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正是这种改革的良好尝试,作为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专门学校,其办学发展已近30年,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学训结合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目前竞技体校的学训结合的状况并不容乐观,多数学校只停留在面上的结合,并未有较大的突破,而且在学训结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课方面,目前各校并无统一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所开设的课程较为单一,以语文、数学、英语、政治这些单招考试科目为主。教材的选择上,目前并无针对竞技体校学生的特点的独立教材,各校使用的是普通全日制学校的教材。这种状况客观上制约了学训结合。而在师资配备方面,也出现了不均衡,文化课教师的师资较为单薄,教练员的结构公道,师资较强,而且各校相对重视教练员的培训,不注重文化课教师的培训与投入。在经费来源方面,各校以国家拨款为主,分配上更倾向于运动练习。学训结合主体方面,学生的文化学习质量较低,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差、其认知态度出现偏差,过于重视运动练习、其自身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练员介入学生学习管理不足以及赛后耽误的文化课补习制度执行不力等。此外,在学训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学生参加高水平比赛途径不畅、学训矛盾依然突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竞技体校进一步完善学训结合,真正培养出有文化的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关键词】: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学训结合现状
【论文提纲】:摘要5-6ABSTRACT6-101前言10-121.1研究目的10-111.2研究意义11-122文献综述12-172.1关于学训结合的研究122.2关于竞技体校的研究12-173相关概念的界定17-183.1我国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173.2学训结合17-184研究对象与方法18-204.1研究对象184.2研究方法18-204.2.1文献资料法184.2.2问卷调查法18-204.2.3访谈法204.2.4实地调查法204.2.5数理统计法205分析与讨论20-615.1我国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学训结合的基本情况20-485.1.1我国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的基本概况21-225.1.2运动项目的设置情况22-245.1.3文化课的设置情况24-275.1.4学训结合的师资配备情况27-365.1.5学训结合的主体的基本情况36-385.1.6学训结合的经费保障38-395.1.7学训结合的时间保障39-415.1.8学训结合主体的认知态度41-435.1.9学训的效果评析43-485.2学训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8-615.2.1项目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48-495.2.2文化课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49-515.2.3师资配备方面存在的问题51-525.2.4生源方面存在的问题52-535.2.5经费投入不足53-545.2.6练习内容安排欠完善545.2.7学生参加高水平竞技比赛的途径不畅54-555.2.8文化课学习质量较低55-605.2.9学训矛盾依然较为突出60-616结论与建议61-636.1结论61-626.2建议62-63致谢63-64参考文献64-66附录66-75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