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实习困境与突破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14295 浏览:600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育技术的专业实习面临着实习基地建设困难、实习效果不佳的问题,传统的方法很难解决该问题。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理论框架。专业实习的实践是一个各利益相关者相弈、合作的过程,实践中应正视各利益相关者的存在,确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多元的实习目标,探索更丰富的实习内容和更有效的实习管理策略,完善专业实习的评价体系,关注实习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声音。
【关键词】教育技术;专业实习;困境;利益相关者
作为一个强调“技术”的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中设有许多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类:结合具体课程内容开展的基础实验、强调综合技能的创新型项目实践和面向实际工作的教育实习。在实践中,教育实习又可以分为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两个部分:教学实习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因此在实习方式上与其他学科比较相似,一般围绕“听课”、“评课”、“写教案”、“班会组织”、“学生管理”等工作展开,强调教学技能的培养;而专业实习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媒体设计开发人员,主要包括视频制作、课件开发、网络建设维护等操作性活动,强调动手能力的提高。近年来,教育技术学整体的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基础型、创新型实验等方面都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在专业实习方面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梳理其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对于改善专业实习,提高学习者实践能力进而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实习的困境及分析

教育技术学的专业实习是指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进入到相关的工作场域(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工作人摘自:学术论文网www.618jyw.com
员指导下以实习生的身份直接参与实际工作,它对于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重大的意义:在专业实习中,实习学生能够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真实体会工作中的组织纪律和专业要求,提升专业信念和专业道德:锻炼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因此,专业实习是教育技术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一些高校在专业实习安排上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1 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难
实习基地是专业实习的主阵地,也是专业实习成功的基础,一个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对于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提高专业素质,把课堂上学习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知识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一个合适的实习基地往往要符合一些特殊的要求,有研究者把这些要求概括为:质量性、代表性、就近性和自愿性等四条原则。具体到教育技术的专业实习基地上来看,一个好的实习基地要满足如下要求:首先要有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专业实习中实习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课上所学的各种技能,需要摄录编、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教育技术设备;其次,实习基地类型要多样,这样实习学生可以根据就业意向和个人兴趣选择企业、学校、电视台等各种类型的实习单位,从而更好地与其将来的工作契合;第三,实习基地最好要在实习学生所在学校的附近,这样可以在增加学生实习时间的同时,降低实习成本;最后,实习基地还要有条件并愿意接受实习学生,实习基地的工作人员要乐于对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然而,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实习基地相对较少,为数不多的合适的实习基地往往也只是接待教育技术发展比较强的学校,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实习基地。
2 专业实习质量保障难
由于缺乏实习基地的支持,专业实习的质量往往难以得到保证。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之间应该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在长期合作的默契下,实习基地的老师指导实习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同时支持实习生的总结和反思,是一种类似“师徒制”的实践教学过程。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实习基地,缺乏长期的实习合作,临时接受实习学生的单位往往缺乏能力和动机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在实践中,许多实习基地的指导者往往不愿给实习生安排具体实践任务,有些技术性的工作宁可自己动手,也不愿花费时间指导实习生。因此实习学生常常反应,安排到实习单位后就是打扫打扫卫生、干点儿杂活,连机器都没摸一下就盖了个公章结束实习了。
由于难以找到实习基地,强拉来的实习基地也无法保证实习质量,所以在实践中很多学校被迫取消了这种专业实习。在校内用创新实验、开放实验等实验课的创新,通过课程体系中增设职业技能训练模块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外则多用便于组织的教学实习取代了专业实习。于是,教育技术的专业实习完全成了围绕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系列活动,在一些关于教育技术专业实习的文章中,涉及的多是关于听课、教案、评课等方面的思考而较少实践技能提高方面的研究。
3 专业实习困境突破难
教育技术专业实习难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技术专业的快速发展有关。信息化的推动使得教育技术成为教育学科群中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据统计,到2008年我国已经有教育技术学专科专业点44个、本科专业点224个、硕士点83个,学科点的增加带来了学生数量快速增加,但专业点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学科专业的成熟,各学校开设的教育技术专业口径普遍较狭窄、专业相似度高、缺乏方向上的分化,这使得快速增加的学生不得不在同样的领域实习、就业,造成了就业和实习的困难。
而实习基地单位的不合作是专业实习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实习学校接收实习生往往是作为一项指令性、行政性的工作来完成的,各师范院校是实习中的“全能管理者”,处于管理体系的中心,它布置安排教育实习的目标、内容、评价等一切环节,实习学校只需按要求配合管理实习生就可以了。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各单位组织逐渐由“管理型单位”向“利益型单位”转化,单位逐渐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单位组织之间的联系也开始明显减少,行政机关对各相关单位的控制权开始下放,以往由实习基地单位承担的一些社会公共服务退居这些部门管理的边缘,传统的教育实习的单边管理模式也因此难以奏效,这才是当前教育技术专业实习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 实习人数多,实习基地单位不合作,这是传统实习模式很难突破的问题。要想真正这个困境,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一个问题分析框架

其实,专业实习难并非教育技术专业所独有,在其他师范专业中也存在类似的困难,为应对实习基地建设问题,人们采取了单独实习、校内实习等许多做法,而最成功的当属“顶岗实习”的尝试。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安排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顶替当地老师教学实习,“顶岗”的同时往往伴随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置换培训”,就是让实习基地的老师到师范院校进修学习。这种实习模式很好地调动了实习基地教师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实习难的问题,虽然教育技术的专业实习很难完全“顶岗”也不容易进行“置换培训”,但“顶岗实习”实践的成功背后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教育技术专业实习却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1 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初是由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公司治理时提出来的,是公司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之一,近年来,这种理论逐渐渗透到公共管理领域。按照弗里曼(Freeman)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能够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这种实现影响的团体或个人,与传统单纯考虑股东利益相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组织在决策时倾听利益相关者的声音,考虑与组织有密切关系的所有人的利益诉求,这样的组织行为才可能遇到最少的阻力,最容易获得成功。事实上,大学也是一类社会组织,虽然与一般企业在结构、目标、运作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但它的非营利性、公共性等特征使它更是一种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顶岗实习”的成功就在于其将大学视为这样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并按照利益相关者的理论架构设计组织实习行为。在“顶岗实习”的实践模式中学生得到了实习,农村教师得到了培训,农村学校得到了新教育理念,真正实现了各利益相关者的多赢:在实习学生的管理上也不再是师范院校的单极的管理——顶岗的学生必须按照实习基地的要求备课、上课并担负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实习基地拥有了更多的控制权。
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顶岗实习”通过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实习管理和决策,满足了实习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摆脱了传统教育实习单边管理的模式。因此提高了教育实习的有效性。虽然,教育技术的专业实习很难做到顶岗,但这种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同样值得教育技术专业实习去借鉴参考。为此,我们试图简单勾勒出教育技术专业实习中可能的利益相关者。
2 教育技术专业实习中的利益相关者
根据美国学者米切尔(Mitchell)的分类,可以根据三个属性对一个组织可能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划分。它们分别是:(1)合法性,即某一群体是否被赋予法律和道义上的对于组织行为的控制权;(2)权力性,即某一群体是否拥有影响组织决策的地位、能力和相应的手段;(3)紧迫性,即某一群体的要求能否立即引起组织管理层的关注。根据在各属性上所得分值的高低来我们可以判断某一个人或群体是不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并确定是哪一类利益相关者。据此,我们可以将教育技术专业实习这一组织行为中可能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大致分为以下三类:(见表1)
在专业实习中,学生所在学校是专业实习的传统管理者、学校行政部门和实习带队教师,实习基地的领导和指导教师兼具组织行为的合法性、权力性和紧迫性,属于确定型的利益相关者,因此专业实习上要继续关注他们的需要,这就是要继承以往专业实习的合理做法,确保专业实习中的教学标准。而实习基地的一般虽然不从事实习中的教学工作,但同样具备实习的合法性和权力性,因此属于优势型的预期利益相关者,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支持,也会要求参与到专业实习的管理决策中,实践中应逐步满足他们的要求。此外是参与专业实习的学生和预期接受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用人单位,他们虽然不具备直接影响实习决策的地位,但也有实习管理的合法性和紧迫性,他们属于依赖型的预期利益相关者,实习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满足他们的需要:例如,如果有学生需要在就业单位单独实习,那么就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允许他们单独实习,学生希望学校安排实习就尽量不要强迫他们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单独实习。此外还有一些只具备合法性、权力性和紧迫性三者中的一种的潜在型利益相关者,如学生家长、实习单位所在地的行政管理部门等,在教育实习组织时也要考虑他们的要求。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教育技术专业实习模式创新思考

利益相关者理论不仅仅给了我们一个静态状况描述的视角,还给了我们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框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教育技术专业实习至少可以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
1 确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实习目标
任何系统工作或活动都需要目标的指引,教育技术的专业实习也是如此。专业实习目标是实习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的结果,它是实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有导向和控制的作用。由于教育技术的专业实习可能涉及视频制作、课件开发、网络课程建设等多种技术内容,涵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维的价值追求,我们很难罗列出一个完整具体的目标,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我们还是可以从利益相关主体角度对教育技术的专业实习的宏观目标进行一般性的阐述。
首先,教育技术专业实习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专业实习本质上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延伸,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以实践性知识获得为基本取向是教师教育学校等确定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也是专业实习的传统目标,在拟定专业实习目标时中仍应关注这个确定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要求。
其次,专业实习应充分考虑实习基地各利益相关者的专业发展和实习基地学校的进步。在目标拟定上要考虑实习基地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要重视实习基地优秀的老教师教学经验总结与表达的需求:要关照实习基地管理者对学校发展进行的规划和设计,关注实习基地的发展。在目标表述上应该包含有关实习基地学校这一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内容。 此外,还要关照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潜在的用人单位的利益表达。实习目标中应该包括学生的健康安全、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内容;一定情况下专业实习的目标要特殊考虑潜在用人单位的实习需求。
实习的背后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还蕴含着多个主体,每个主体在实习目标上都有其价值追求,违背了任何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的实习就会受到这个利益相关者的抵制,就可能遇到困难。在继续关注实习的教学维度之外,要确立多元的专业实习目标,把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容纳在专业实习目标上,进而使实习在服务社会、推动实习学校发展、推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中产生积极效应。
2 探索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实习内容和实习管理策略
多元的实习目标必然要求丰富实习内容,变革实习管理策略。在实习内容的选择上,要突破以往仅关注教学目标内容的弊端,丰富专业实习的内容,满足各主体多赢的需要。在一般教育实习的顶岗实践中,通过“置换培训”满足了实习基地普通教师基本发展需求,调动了实习基地普通教师的积极性。在教育技术专业实习中也应考虑类似的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策略。在实习基地方面,一方面可以考虑对实习基地的年轻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帮助实习基地的优秀教师总结经验并实现理论提升;甚至可以聘请有经验的老教师担任的本科生甚至硕士生的校外导师等方式加强与实习基地教师的合作,此外实习过程要尽量配合实习基地的要求,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帮助完成实习基地的项目、规划等。在用人单位方面,可以考虑通过订单培养、定向实习等方式,满足潜在的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学生方面,可以根据学生个性化就业需求,组织安排学生的单独实习;对集中实习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实习单位沟通,对学生给予必要的生活补贴和劳动保障,提供必要的人身保险等。这些内容虽然与实习学生并不直接相关,却是有效实习的必要组成部分,都应在实习设计中统筹安排。
在专业实习的管理上,要转换传统的单边管理模式,寻求一种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管理决策机制。要建立并完善一个包括各利益相关者的教育实习管理机构,实现教育实习的共同治理。这个管理机构成员应包括师范院校老师、实习基地领导老师、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代表等,由这个利益相关者群体共同实现对实习的管理,在实习目标决策、实习内容安排、实习日程安排等各项事务中统一由该实习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决策。在发展成熟的实习基地进一步培育建设教师教育合作的实验区,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促进师范院校与实验区各学校合作研究、促进多方的发展。
3 完善专业实习的评价模式,构建积极的反馈机制
评价和反馈是保证专业实习顺利开展和实习目标达成的一个必要环节。实习目标的多元,实习内容的丰富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对专业实习的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的过程上就都应有所突破
评价主体应力求多元,尽可能涵盖所有参与实习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控制实习活动的方向和进程,利用客观的外部评价看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利用各主体的自评,促进他们的反思。评价的内容也不仅限于专业实习的教学目标,在原有的评价实习学生技能提高和职业态度养成等基础上,还要判断实习是否促进实习基地学校的发展、是否提高了实习基地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等。评价的形式也应有所变化,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教学标准,以技能练习、实践性知识获得等为依据,而对实习学校教师等的评价则以自评为主,以促进教师反思为目的,以定性的方式为主。
评价的根本意义在于改进实践,而有效的反馈机制则是改进实践的关键。在传统的实习管理中实习单位的非指导教师、实习学生等都缺少表达观点的机会,而成为沉默的利益相关者,而这些沉默者又会间接对实习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实习管理中,要源于: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特别注意倾听这些沉默的利益相关者对实习过程的意见,这里主要任务是建立线上、线下两个反馈通道,并促进反馈平台上的积极对话。线下平台可以采取定期座谈会、优秀案例说明会、实习成果表彰会等形式进行,线上平台则可以通过专业实习互动论坛、群、博客群等形式组织,通过完善的对话平台,倾听各利益相关者的声音,并综合各相关意见及时调整实习目标、实习流程,改善实习质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