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26407 浏览:1205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感悟;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必备的条件。少年儿童期是人心理变化进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仅靠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无法实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推动教学论文德、智、体、美的和谐进展。”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找准语言练习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做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统一。

一、借助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感悟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的文章组成的,所选篇目反映了自然、社会、艺术、科学之美,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熟悉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物。美学家孔阳先生说:“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现不了乐趣,生活对这个人来说就没有作用;一个人在工作中发现不了乐趣,工作对他来说就是痛苦,他就不可能有所创造和发明。”
例如在学习《匆匆》一文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中美的形象﹑美的语言和美的意境:“洗手的时候,日子以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以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以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以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入夜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以我身上跨过,以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当学生具备了对生活中美的感悟能力后,就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自然美、生活美就像空气一样包裹着他们,使他们“不知不觉而又自觉自愿地去感受、感受,吸进自己的肺腑,渗透自己的血液”,以而使心灵得到净化。

二、利用语文阅读教学的特殊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教学几乎涵盖了全部,而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它们或在文理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或在情感上给人以情的共鸣,或在思想上给人以思的启迪。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留意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1.在揣摩课文人物的心理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争吵》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写的是“我”和同学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通过“我”的目光去写事件的过程以及人物的神态举动,通过“我”的心理去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将“我”的态度、想法、行为和克莱谛的态度、行为进行比较,鲜明地体现出了人物的思想品格。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应捉住“我”和克莱谛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的主线,让学生在朗读、表演中体验和感受,逐渐地悟出与人相处的道理:在和同学及朋友的交往中,要宽以待人;假如有了错误,应该主动请求别人原谅,决不能以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伤害别人。

2.在角色表演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角色表演,促使他们深入体验角色,是一个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策略。
例如,在教《南辕北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自行阅读、思索、讨论来理解课文,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排演课本剧,进行角色表演。对于这样的形式,学生是十分喜欢的。他们积极地排演,踊跃地上台表演,尽情地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领悟课文所要阐述的深刻道理。

3.在成功体验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人都有体现自我和得到别人欣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介入,多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在语文课堂上,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很多,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如教师的提问要因人而异,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公道运用鼓励性评价,转变以往那种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学生的做法,让所有学生在不同层次中体验自己的成功,以而信心十足地面对下一次挑战。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语文教学的目标系统之中,同时优化教学环境,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民中心小学)
编辑/于洪终校/李益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