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必要性浅论健康教育必要性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5639 浏览:191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大学生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随着大学扩招步伐的推进,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是种种问题的产生,尤其受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健康问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心理上的健康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而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大学生 健康教育 必要性
前 言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经过重重考核和选拔,最终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可谓都是学生中的优异者。这群学生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在心理上难免有着优越感和自豪感。但一旦进入大学的生活中,身边的同学高手如云,压力和挑战应接不暇,而自恃清高的他们,年轻气盛,容易受挫,并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上的健康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他们从高中转入半社会化的大学,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竞争接踵而至,再也不单单是学习成绩好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因此,角色的转变和环境的适应等各种外在因素也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国大学生目前存在的健康问题

1.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新环境的不适应。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只管学习。在老师眼中,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好差的唯一标准。而进入大学后,这样的情况改变了。学生必须学会自己独立生活。学习成绩不再是衡量优异与否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社团活动能力,这对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来说多少有些不适应。因此,环境的变化,让大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压力增大了。
(2)学习和竞争的压力。能够进入大学深造的学生,基本都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潜能,可谓是尖子中的尖子。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他们就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在高手如云的校园里,如何让自己比他人优秀,如何赢得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将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眼前的重要问题。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的陡增,让大学生感受新的考验。
(3)人际关系失调的障碍。在大学的课堂里,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没有谁有义务来教你怎么做,自己的事自己要学会如何处理。此时,沟通与交流就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有时也是唯一方式。很多大学生习惯于高中时代的被动形式,在社交场合,别人不主动来找我,我就不会积极去响应他人,渐渐地会发现自己脱离了那个社交圈子,久而久之会形成社交障碍。

2.大学生的身体问题

(1)大学生健康意识淡薄,不重视体育锻炼。从小就在父母和老师的督促下,一心好好学习,而花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甚少。不仅仅是大学生,整个中国的学生群体都严重缺乏锻炼,从小不重视健康的重要性。只有在身体出现问题时,才想着要去改善一下身体,而这时往往为时已晚或者错过了最佳时期。因此,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并重视健康体魄的重要性,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所在。
(2)大学生生活不规律,生物钟颠倒。进入大学校园后,摆脱了每天为考试拿高分而不断勤学苦练的生活,相对自由的是空间让大学生有了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所有在高中阶段不可能完成或实现的梦想,顿时在大学里加倍放大,没日没夜地睡、打游戏、上网等,生物钟严重打乱,这对大学生的身体极为不利。
(3)大学生偏爱网络,缺少体育锻炼。网络的发达以及个人电脑的普及,大学生上网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沉迷于网络,宅在室内看电视、购物、网游等,成为宅男宅女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长时间的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也让大学生缺少和同学、朋友、社会的交流,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需要

尽管处于大学阶段的大学生,仍显得不成熟,会存在种种心理问题,但只要略加引导和教导,大学生的自我领悟和开发能力强,定能处理好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积极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善于独立思考问题,踊跃参加社会活动,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处理好学业与生活等诸方面的关系,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618jyw.com

2.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

由于大学生长期不重视身体锻炼,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特别少,因此产生身体素质连连下降。要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就必须从根源上着手。一方面是提高身体锻炼的意识,重视身体健康,此乃革命的本钱;另一方面是合理引导大学生安排生活,配置一定的时间来参加体育锻炼,将大学生从宅男宅女的生活里解脱出来。

3.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是国之栋梁,其健康成长之于人民、之于国家、之于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学生的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大学生本人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一所学校或者一个群体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大学生,若能茁壮成长,将来必能更好地回馈社会,为建设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于景华,王永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1).
李佩,纪婧,赵思敏.浅谈大学生身体素质问题[J].科教创新,2010,(8).
[3]张艺馨.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6).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陕西西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