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技法采用追问深化现代文阅读技法举隅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9233 浏览:340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苏教版教材注重阅读教学,但是,因为可供选择的量比较大,而我们高中教学进度也比较紧,教师在课内只能引导学生进行对有限的几篇进行精读。但是如何细化阅读、深化阅读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采用追问策略进行有效的深化阅读。

一、认清现代文阅读现状 分析存在症结

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较多的时候学生被动听讲、记录,不去思考、研究、追问老师或给出参考的解读,没有独立阅读文本意识,没有阅读的困惑、想法,根本就没有形成阅读提高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阅读态度和方法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以至于老师讲多讲少,学生多做少做,阅读能力没有什么提高,这让我们老师难过,学生困惑。我们为学生这种浅尝辄止、不尝也止的做法生气、恼怒。其实这某种程度上是“浅阅读”状态,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学生阅读面窄、感受理解力差,或者是浮躁阅读、依赖心理在作怪,因此,出现表达不到位,思维不精准的情况。
但是我们冷静下来,客观看待,会发现阅读提升需要逐步的过程,这与教师“教”的方式、引导学生“读”的形式关系密切。合理地“教”,引导学生自主意识、自学意识、自我探究的;合理地“读”,学生对一篇现代文有一定的理解和体会,久之,能够形成阅读能力。然而,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老师的恰当地引导,也就是说老师要知道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的现状,了解学生阅读要求,如果是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阅读,哪怕学生是大致理解,对主题等是模糊感知,也是可喜的,因为,他们投入了,有所获得了,或者说某种程度上有所提高了。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这样的水平,要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追问”,达成有效阅读。

二、研究追问式阅读策略 落实阅读效果

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阅读的初读感知,适时提出问题并追问,形成让学生再次阅读文本的需要,他们会在细读中深究问题,形成感知、理解、表达的优化,达成对文本的有效解读。如苏教选修刘鸿伏的《父亲》一文中,我让学生找父亲对我的情感及变化和我对父亲的情感和变化,重点是写父亲的四次流泪和我的两次流泪,在不断追问中让学生细读文本,深化阅读,从而读出父子之间的爱。
其次,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展示阅读的过程,让学生有感知的产生、发现的可能和感悟、感受形成的思维流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已有知识积累进行联系,在阅读中产生新的知识和认识。教师通过追问的形式,点燃学生的思维和阅读热情,让学生自觉地呈现阅读感受,那么,学生阅读的心智活动将清晰化、条理化,有序化。如学习《雷雨》时,我们对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性格和他们的爱情作分析,学生们只是一味地批评周朴园的“恶”,惋惜鲁侍萍的可怜。我就采用追问的形式,让学生们逐步感受到周朴园的恶的发展历程,他也是留过洋、接受过新思想的,为什么就“恶”了呢?在我的追问下,学生呈现了自己的感知与理解,发现了该剧本批判的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那类人,于是,学生们在阅读思考中,提高了认识、丰富了对人生、对生命和人性以及社会的理解。当然,若是学生在追问之下表述自己的感知是有偏差的,比如有同学说鲁侍萍如果不撕掉那张支票,她或许会过上较好的生活,这时我就引导他,鲁侍萍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都是周朴园一手造成的,她认清周朴园本质之后,会不会去没有骨气地接受呢?这样她自己都会瞧不起自己的,因此,学生思维与理解上的偏差得到及时纠正,以保证对文本的准确阅读。
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提问是面对全体同学的,即使是个别学生回答,而受益的仍是全班级学生。因此,教师根据学生们阅读结果的表述,进行思考追问问题,一般来说,追问的问题要方向明确,能够激起所有学生的思考,引发他们去阅读、去感受。于是,对追问回答的同学是展现自己的阅读感受,呈现自己的思考情况;这也可能是其他同学有的相类似的阅读感受,形成共鸣,而相异的话,则与其他同学的观点形成碰撞、产生思想交流。于是,会形成新的追问。这样,我们对阅读中的问题就会有新的细化和深化,如此,同学都能获得提高,分享追问阅读的成果。
当然,我们现代文阅读的追问要尊重学生初读感知,不能拔高,形成越俎代庖的追问;其次是追问要有效,要发现学生作答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而且追问要是对学生有启发、思维,训练关涉阅读有效性的关节点。另外,教师的提问、追问,要留给学生细读、思考、表达的时间;我们教师要有耐心,只有如此,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总之,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读有所得,要让他们的知识、思维、表达等等能力得到提升,让他们在追问中获得新的看法,获得新的感悟,获得新的阅读经验。只要我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618jyw.com
们老师善于适时有效追问,那么,学生深层次阅读能力就能提高,就能够形成真实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素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