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实词高考文言实词复习指导及答题技艺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6563 浏览:207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考《考试说明》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其中的文言实词,指《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实词和340个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频率高、含义较多的实词。对于文言实词的把握,积累是至关重要的,但在解答高考题时一定的技巧也是必备的。

一、四项主要考查内容

这里四项考查内容指的是在课本文言文教学中强调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一词多义。而新课标卷对文言实词的设题形式是给出文中四个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要求从中选出词义解释不正确的项。另外文言文翻译题中重点实词在句子中的含义也是考查实词的主要形式。答题时如果学生明确了各项、各题考查的实词是在考什么,是通假字或是词类活用现象,还是古今异义,或者一词多义,才能分析其正确与否。当然,除此以外,文言翻译中可能涉及到偏义复词和兼词,复习时也应适当涉及,供学生掌握。

二、五种设题陷阱

明确了选项在考什么,还需知道出题者的设题目的,也就是怎么考的问题。这里归纳了五个设误角度:
1.无中生有 实词本无此义而故设其项以迷惑学生,一般是针对实词一词多义现象。因为实词义项多,如果学生没有准确积累,就有可能出错。如:
例1: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渡过难关。“济”在古汉语中有“渡过”之意,但无“渡过难关”说法,此处属无中生有。
例2:为留守者居半。居:超过,放在句中表示超过一半,似乎很通顺,很合理。但仔细考虑一下,“居”除了“居住”、“住处”、“占有”等词义外,与“超过”并无任何关联。此句中“居”应解释为“占据”、“占有”之意,才与上下文文意贯通。

2.不明通假 此考法一般考查不太常见的通假现象,学生须根据上下文才可判断。如:

例1:状不必童而智童。童,儿童。这里此意显然不通,语境判断应为通假现象,“童”通“同”。
例2:君忸怩,乃趣赦之。趣,兴趣,根据整个文章的大语境,此处“趣”应为通假字,“促”,引申义为“赶快”、“赶紧”。
3.以今释古 文言文有很多字在现代汉语中意思已截然不同,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解释文言词语,势必出错。如:
例1: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现代汉语中大多指“面汤”,“肉汤”之类,而古汉语中“汤”则是热水,“汤”引为“喝水”意,以今释古,显然不行。
例2:既奉承君子,惟命是从。奉承,今义为“用好听的话恭维人,向人讨好”。古汉语中无此意,此处意为“侍奉”。
例3:如是而后赋可完。完,结束。“完”,今意是“结束”,但古汉语中此意极为少见,而且将此义代入原句后文意不通,此处明显是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实词,句中应为“徼清”之意。
例4:乐正夔一足,信乎?信,相信,“信”的今义为“相信”,很容易引起误解,此处应为“确实”,“真的”。
4.忽略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内容,在选择题中常考,翻译题中也很常见。复习备考中要注意分析和辨别各类活用现象,灵活而熟练的掌握辨析的方法,注意准确解释。选择题考查项往往有意忽略词类之活用,这就要求学生熟记四大类,七种活用情况,即: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活用现象,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如:
例1:法弗能正也。正,正确。分析句子结构“能”这一能愿动词之后应接动词共同作谓语,而形容词“正”就只能活用作动词。应特别注意的是,对活用词语的解释应立足于本义,不能完全抛弃基本义而另起炉灶,此处应为“使……走上正道”。
5.细微差别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往往由一字本义基础上引申而形成多义现象,因此各意义之间就有一定的联系,但这之间却也存在一定差别,如果记忆、判断不准确,则势必造成错误理解,不能准确选择导致失分。如:
例1: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畏,担忧。以“担忧”解释“畏”文意不通,此处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畏”应是“敬重”,“心服”之义。
例2:带宝剑以过徐君。过,经过。“过”有“经过”意,但这个意义在此处上下文意不通,这里应为“拜访”。
例3:问渠哪得清如许。渠,渠水。“渠”也有“渠水”之意,此处为人称代词“它,他”。

三、六种答题技巧

知道了高考实词在考什么,如何考,学生还需掌握有效的答题技巧,尤其是对文言阅读文段理解、翻译以及准确选择实词义项,这里我归纳了六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联想推断法 联想什么呢?见到实词题选项所涉及的实词或文言文翻译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应联想课文中学过的相同字。文言文实词考查点在课内,看到题目所设,联想课文所学,代入义项验证,准确判断。如:
例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句中“薄”字,可想到《陈情表》“日薄西山”,得出“薄”为“接近”之意。
例2:不以外夷见忽。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的句子:“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见”偏指一方的代词,这里“见”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也可联想成语推断,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如:
例1: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挠,“屈服”的意思,联想成语“不屈不挠”可作此解。
例2: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披,分开,联想成语“披荆斩棘”,可以推知此处为“打开”。
例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超过,联想成语“出类拔萃”,此处也为“超过”。
还可联想字形推断:根据字形推断词义。如:
例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飨,形旁“食”,可以推知“飨”为“用酒食款待人”,“犒劳”的意思。
例2: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磴,石阶。 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