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思路新课改、新理念、新思路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5979 浏览:198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420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江苏省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我们苏州地区历史教科书采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无论从纸张板式,还是结构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但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待商榷的问题疑点(之前曾撰写(一幅图的商榷)一文,)如新旧教材的矛盾,考点重复、新教材说法含糊等。特别是教材在一些章节或段落的处理上,让笔者甚是为难,百思不得其教法。
某日,偶然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了有关比利时教育专家罗杰斯谈“整合教学法”的文章,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文章提到“整合教学法”的主要模式:前5周“资源”的学习,即学习新的只是和技能。第6周是整合模块。在这周内,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体验整合情境,包括各学科内或者跨学科的。同时还提出:教学的主导权应该交给每位教师,使他们能自主选择最有效、最合适自己的教材。既然新教材有欠妥之处,那么就可以按照罗杰斯的观点让教师对教材大胆整合!让教学思路更加清晰,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接受!
有了这种理念,仔细研究了下教材,这才发现新的历史课程其精神本身就是强调“整合”。原教材是按照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世界史的编年体排列,而现在主要是“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根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按必修一(政治模块)、必修二(经济模块)、必修三(文化模块)以及选修六个专题型模块排列,其实质就是对历史知识体系的重新整合!在这样的方针指引下,历史教师在处理教材特别是文科班进行综合复习的时候,继续对课本章节体系进行整合,才能体现新课改的内在精神!以下几种整合方式的尝试仅是笔者初步探索和个人浅见,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更多的共鸣和思考。

一、对某个章节知识点的整合

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课本第一目录小标题为“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感觉欠妥。细细阅读文章,第一段强调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第二段则重点讲述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冲击(洋纱洋布等),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诞生的第一个原因。第二目录小标题为“洋务运动”,通过分析不难得出,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的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工业,这是第二个原因。于是对该章节标题进行了重新整合,把第一个小标题改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第二个标题仍然是“洋务运动”。这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的原因从标题上便一目了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再如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三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其一,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原标题割裂了这层内涵,因此整合为《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内容》其二,原标题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小标题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仔细想来,大标题和小标题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传入只是强调开始。而自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通过5种方式,最终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因此,讲课时,我把原标题整合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对课本分散或重复知识点的整合

如关于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国民国临时约法》。教材在必修一、必修三和选修四中都有提及。综合这三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该宪法的性质、内容、影响,分析孙中山的思想、个人贡献,并辅以材料加以理解。
如关于欧盟的发展历程,教材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也都有提及,而且内容大同小异,基本重复。笔者以为只要在一个地方详述,而在第二块简单涉及就可以。这样整合,学生掌握起来思路就会比较清晰。
再如上学期期末高二苏州市统考试卷上的第一题: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取得的建设成就。这道题就是典型的整合题。既要答到必修一的政治方面:召开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要达到必修一的外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前问题的基本准则;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最后还要回答必修二的经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

三、对多个单元知识结构的整合

必修三第三单元讲的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众所周知(按照旧教材的观点),近代中国主要的思想解放潮流有三次: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而新教材在这个大标题下,主要讲了三课:包括《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仔细推敲一下,觉得不甚严谨,少了非常重要的三义、共和思想。可能有人会说,因为辛亥革命重要,所以把这个内容单列出来。但是我觉得无论如何,应该给学生一个体系结构。因此,在讲这章节内容的时候,大胆整合:标题为《西学东渐的重新兴盛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除了讲到了课本上列出的三个标题外,还整合了必修一、二的相关知识点:如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农民阶级的《资政新篇》;早期维新派的主张;革命派的三义和共和,重点强调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四、对某个单元知识结构的整合:

以必修一为例,必修一主要讲政治史。什么是政治?广义是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不仅包含狭义上的政治,还包括外交。这样一来学生对必修一中如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等章节的理解就深刻得多。
再如必修三是对文化史的学习。课本按照时间和国别顺序,先讲中国的文化;在谈世界史上的文化;其实我们深究一下,课本上所讲的文化主要包含了思想文化和科技文化两类。对于科技文化,比较好掌握。难点就在思想文化上。我在讲课的时候,这样整合:先把所有的思想文化单拎出来,仔细分析。然后花较少的时间带领大家学习科技文化。
总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历史教师应灵活地、创造地使用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增添、整合同类专题的材料,可以围绕核心考点进行整合,也可以通过比较异同教材进行整合。通过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分析历史发展的特征以及历史事件的相互关系,形成新的历史知识结构,和学生一起,掌握领会新课改的精髓。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